從彤彤出生到現在,兩年的時間里,斷斷續續的,我總算把她的閱讀習慣給培養起來了。
不過,說到親子閱讀這件事,如果你簡單的理解為,拿起一本繪本和孩子一起坐在書桌前;
或是母子倆依偎在被窩里,兩人一起翻著書頁,或是你一字一句的讀給她聽,那我只能說,親,你太天真了!
如果,你想要孩子做個安靜的美少女(少年),坐在那一動不動的和你一起看書,或是聽你讀故事,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就說昨天晚上吧,我倆盤腿坐在床上,身邊放著已經被彤彤翻看了無數次的《小熊寶寶》系列。
剛拿起一本書,不等我開始翻,她已經自顧自的翻閱起來。
“小鳥!”
她一邊指著書的右上角,樹枝上的一只小鳥,一邊興奮的叫喊起來。
“小鳥,你好!小鳥在和小熊打招呼呢。”
我順著她的目光看過去,直接放棄了繪本里的文字介紹,自己編起故事來。
同時卻不由得在心里感慨,小孩子的視角就是不一樣啊!
明明占據了幾乎一整頁畫面的小熊寶寶,人家視而不見。
落腳點居然放在了右上角,被作者輕輕幾筆勾勒出的,一個藏在樹葉里的小鳥身上。
說真的,如果不仔細看,不是她指出來,我還真看不到那只小鳥。
這哪里是閱讀啊,分明是在培養孩子的細微觀察能力啊!
這么一想,我又不由得佩服起繪本的作者來,真的是太了解孩子的心理了。
于是,就第一頁的這么一只不起眼的小鳥,我們娘倆就在一起看了半天,討論了半天。
一會兒,彤彤學著小鳥的樣子“吱吱吱”興奮的叫喊起來;
一會兒,小丫頭站起身來,拍拍我的肩膀,“媽媽,看!看我,小鳥飛起來了!”
說著,她自己張開兩只手臂,在床上又蹦又跳的“飛”來“飛”去,嘴里還不停的在喊著“飛呀”,“飛呀”,“小鳥飛起來了!”。
這,這書還能看得下去嗎?
為了把小丫頭的注意力重新引回到繪本上,我翻開下一頁,故作大聲的叫起來:“哇,這里有好多小鳥啊!”
畫面上,一群小鳥圍繞在小熊四周,叫個不停。
果然,被我夸張的驚喜表情吸引過來, 彤彤停止了蹦跳,探頭看向了我手中的畫面。
“1,2,3, 4,5……”很快,她就開始認真的數起了畫面上的小鳥個數。
孩子的視角永遠出乎我們大人的意料,好在經驗豐富的我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
“彤彤,一共有幾只小鳥啊?”正打算因勢利導,趁機教她數數。
誰知人家根本就不理會我,當即不由分說的爬到了我的后背上,不僅如此,小丫頭還沒有停下來的打算,使勁攀著我的肩膀繼續爬。
“彤彤,你干嘛呀?”
我一臉懵逼,這才翻了兩頁的書,小丫頭腦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啊?
“坐在媽媽頭上,頭上!”
彤彤一邊用手指著床上的繪本,一邊順勢將兩只小腿夾在了我的脖子上,一雙小手緊緊的抱著我的頭不放。
聽她這么一說,我才明白過來,手里翻開的頁面上,剛好有三只小鳥坐落在了小熊的頭上。
于是接下來,伴隨著彤彤興奮的,叫個不停的“駕”“駕”聲,我馱著她從臥室走到了客廳,又從樓上背到了樓下。
總之,原本好好的親子閱讀,活生生變成了一場騎馬游戲。
對于彤彤來說,眼前的繪本哪里是用來讀的啊?分明就是一本生動形象的游戲指南嘛!
孩子的想象力,永遠超乎我們大人的想象!
不過,換個角度去想,閱讀就真的只能捧本書,在那干巴巴的讀嗎?
所謂親子閱讀,就一定要一字一句的,按照繪本或是故事書上的文字,照本宣科的讀下去嗎?
不!
我們不是一直在提倡知行合一,一直在鼓勵開發,并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嗎?
親子閱讀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途徑。
僅僅指著畫面上的小鳥,告訴孩子這個叫小鳥,并不足以讓孩子印象深刻。
如果在看書的同時,能夠發揮想象力,讓孩子學著鳥叫;
讓孩子模仿小鳥,想象著小鳥揮舞著翅膀自由飛翔的樣子,那么想來,在孩子眼里,乃至腦海中,對于小鳥的印象,則要生動得多。
這才是閱讀的真正意義,真正的知行合一,將書本上的知識,變成孩子腦海中生動形象的畫面,
當然,如果能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帶著孩子去大自然,去田野中觀察真正翱翔在天空中的小鳥,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而如果想要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保護,并培養孩子的想象力,那游戲就必不可少了。
換句話說,孩子,尤其是6歲之前的孩子,大部分的認知和學習都是在游戲,而非刻板的一字一句的閱讀中進行的。
因為看到畫面上,小熊頭上坐著的小鳥,彤彤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平時坐在我頭上“騎馬”的情形。
這種本能的聯想和類比能力,不是我平時的刻意說教所能做到的。
甚至,因為她太喜歡看“洗澡”這本繪本了,來來回回被她翻了幾十次,書都快翻爛了。
帶來的好處是,從前每次洗澡都得威逼利誘的她,如今一聽說要洗澡,就興奮不已,嘴里還不停的念叼著“泡泡”,“泡泡”。
因為對繪本中,小動物們洗澡的畫面印象深刻,每次給她洗澡時,她都會一邊喊著“泡泡”,“泡泡”,一邊讓我給她噴沐浴露。
因為繪本的潛移默化,就連一向排斥的洗頭都不那么抗拒了。
我以為,這才是親子閱讀,或者說,是陪孩子一起看書,讀故事的真正意義。
唯有將閱讀融于生活,將日常生活變成一本生動形象的故事書,才是孩子們喜歡的閱讀方式。
尤其,對孩子來說,閱讀的對象很廣泛,可以是繪本,故事書,也可以是路邊的廣告牌,甚至是撲克牌上的數字。
至于說到閱讀的形式,就更不僅限于捧著書本了。
陪孩子一起看著路邊的螞蟻搬家,又何嘗不是在陪孩子看“昆蟲世界”?
前提是,如果你的知識積累足夠的話,完全可以在此時,化身為孩子身邊能走會動的《十萬個為什么.?昆蟲版》百科全書。
和孩子一起在廚房擇菜,讓他知道什么是白菜,什么是蘿卜,不比整天拿著畫有蔬菜水果的小冊子,逼著孩子看圖認字強?
閱讀來源于書本,但又不僅限于書本;
親子閱讀,從來不僅限于一個“讀”字。
謝謝親們的點贊,歡迎轉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