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土
08年的夏天,我搭乘了一輛由安陸開往漢口的班車。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去漢口,在這之前我在水廠搭過幾次車,都有人同行。去漢口,在水廠下車是最方便的。那時候我還沒有乘火車往返云夢和武漢的習慣,也因為班車可以直接在義堂上車直達漢口。省去了去云夢城北車站中轉再搭火車的麻煩,很是方便。
后來,我就很少再去水廠坐車了,完全由火車取代了。一年也就一兩次坐汽車回云夢,至于坐火車的原因,因為它便宜。坐汽車比起火車來,票價就顯得貴了許多。汽車單程票甚至比火車往返票貴,也就沒有了價格上的優勢。這是票價的原因,讓我不得不放棄它。再者,我更喜歡坐火車,喜歡火車在鐵軌上奔跑的每一個瞬間。
今年夏天,我從新聞上獲悉金家墩客運站實施兩年的封閉擴建改造。順帶著,水廠客運站納入了停運規劃。至年底,水廠客運站停運了,我并不意外。因為我早知道了它會在不遠的日子停運,確實很平靜。
水廠客運站外,簡易路路口那里,是我第一次搭乘出租車的地方。那一天我去了武昌余家頭的鐵機村,下車時支付了五十塊錢的車費。下車的地點,是我記得的第一個關于武昌的地名。剛來武漢時,我并不了解武漢三鎮。分不清東南西北,不懂得如何便捷的搭乘公交車。
那一年的漢口,僅有一條運行了四年的地鐵線路,很少有人乘坐。武漢人稱呼它為輕軌,那是地鐵一號線,八年后才有了真正穿梭在地下的地鐵,它是二號線。我也是在第二年才從宗關站踏上了一號線的列車,那一天我買了兩張單程票,留了一枚。宗關站的盡頭,就是水廠客運站。
二環線修建時,在水廠客運站的附近路過,在地鐵一號線的高架橋下穿過。簡易路依舊很窄,窄得僅通過兩輛汽車。每次汽車進站時,都會遇到擁堵的情況。一號線從宗關站延伸到了吳家山,線路更長了。我還是很少去到水廠,很少再去那里坐車。
水廠所承載的是我關于漢口的最初印象,那是我在武漢落地,開始踏足的起點。那時沒有二環線,更沒有地下穿行的地鐵,地鐵三號線也遠沒有修建。沿著漢江知音橋,531路、537路、541路,還有222路公交分別載我過了漢江,來到了漢陽,最后在漢陽火車站的公交站停下。
今年元旦,我在水廠買了最后兩張票,從此成了永遠的紀念。時隔一年,我再也沒有去過水廠。懷念我當初的懵懂,面對著省城武漢的繁華與無所適從。到如今,我不能離開了,也不愿意離開了。拆不盡的落寞,建不完的繁華。都氣勢洶洶的到來,卻是低調的離去。
自從傷感一詞不再成為我的主觀詞以后,我能夠平靜的看待每一件事物的安然離去。它完成了一場漫長的旅行,從水廠客運站出發,沿著316國道奔馳。見證十年,從初見到熟識。我已經能夠在這座城市自由的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