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東晉太元十年,即公元385年,這一年對謝玄來說是經歷了人生大悲大喜的一年。
東晉車騎將軍謝玄是謝靈運的祖父,這是一個幾乎給謝靈運帶來一切的人。這一年,謝玄唯一的一個兒子謝奐病逝。但令人欣慰的是,謝玄之妻劉氏在謝玄去世前10天給謝家生了個白胖小子,取名謝靈運。
4歲以前,謝靈運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茁壯成長,但公元388年,謝玄病重,不久撒手人寰。謝玄臨死前最不放心的就是孫兒謝靈運了,他要把孫子的未來安排好,臨死前他留下遺囑,指定要把謝靈運送往他的好友錢塘杜明法師那里。
杜明是東晉著名的天師道領袖。據說,杜明算命很靈,能知人之禍福,眾人奉若神明。
謝靈運在杜明法師處一待就是十二年,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時代,直至十五歲那年赴京離開。晉隆安三年,即公元399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的事,讓15歲的謝靈運的生活軌跡再次發生了轉變。
這一年的三月,杜明法師仙逝,這一年的十一月,征東將軍孫恩率領的反政府軍攻克浙東第一大鎮會稽,錢塘岌岌可危。為了謝靈運能夠繼續平靜地成長,謝靈運的祖叔謝混把謝靈運接到了京都健康自己的家里。謝混,是謝安的孫子,謝靈運的堂叔,時任中書令,相當于宰相。
此時的謝靈運正處于青少年時期,處于這個時期的年輕人大都喜歡“擺酷”,謝靈運也不例外。謝靈運這個帥哥也喜歡騎在名貴的馬上,穿上華麗的衣服,招搖過市,而且謝靈運對衣服的款式很是講究,在當時是個流行風向標,他的打扮往往會引起一批京城公子哥的模仿跟風謝靈運十八歲那一年,按照傳統繼任了“康樂公”的爵位,食邑三千戶,所以世人咸稱其為“謝康樂”。
當時正逢亂世,在亂世之中,有一人,名劉裕。就是后來的南朝宋的開國皇帝,他憑著赫赫戰功一路升遷,終因風云際會,登上了東晉的巔峰。不過,劉裕等寒族的勢力當時還不足以完全取代士族,相反,他們還需要這些士族的扶持,而東晉的名門望謝家當然置身其中。
公元405年,朝廷任命謝靈運為瑯琊王大司馬參軍,謝靈運沒有像上次一樣推辭,而是欣然接受,這個職位是謝靈運人生途中的第一個官職,這一年,謝靈運21歲,開始走上了漫漫地的仕途之路。
二
瑯琊,就是現在的安徽滁州,在瑯琊呆了一年,謝靈運的堂叔謝混就把謝靈運從瑯琊調往姑孰(今安徽當涂)跟著姑孰市長劉毅當秘書。姑孰,是一個山川秀美的地方,其中尤以天門山風光最為秀麗。后來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多次游歷此處,留下《望天門山》這首膾炙人口的絕句: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但就算有綺麗風光,謝靈運卻是無心留連——他沒有這個心情。來姑孰并非謝靈運自愿,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在繁華的大都市過慣了繁華的生活,一下子叫他來到一個偏僻的的小城過上冷冷清清的生活,換成誰都會不樂意的,畢竟謝靈運只有22歲,政治上的遠慮對他而言還為時過早,他更注重的是詩酒年華,但堂叔的話還是要聽的,姑孰還是要去的。謝靈運在姑孰過上了寂寞的生活。
每當夜色來臨時,謝靈運運站在清冷地街上,看著不遠處的綿綿青山,望著冷冷的星光,遙想著不可知的未來。
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五年,直到公元411年,這年四月劉毅兼任江州都督,26歲的謝靈運隨即跟隨劉毅調到尋陽(今江西九江)。
在旬陽的廬山,謝靈運尋訪一個人,此人就是東林寺的慧遠大師。當謝靈運進山拜訪慧遠大師時,大師已有78歲高齡了。一老一少相見,談了一夜,相談甚歡。靈運見寺中取水困難,就出資鑿池引水,開鑿了蓮池,池中種滿了白蓮。
為了紀念此事,謝靈運還寫了一首詩《凈土詠》:
法藏長王宮,懷道出國城。
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
凈土一何妙,來者皆菁英。
頹年安可寄,乘化必晨征。
422年,劉毅升為荊州刺史,謝靈運也隨之調往荊州。但劉毅不安心做個荊州刺史,想和大哥劉裕較量較量,大哥生氣了,借皇帝之詔討伐劉毅,不就,劉毅兵敗,自盡于一個叫牛牧寺的地方。
劉毅被滅,尤其是因為受劉毅牽連的謝混的死,對謝靈運來說,猶如晴天霹靂,謝靈運被雷得找不著北了。凡是跟著劉毅混的人會有什么好下場呢?想想都讓人心驚肉跳。
謝靈運抬頭望著秋天的夜空,寂寥的星光在天邊閃耀。明天,不知自己將身在何方?明天的陽光依舊明媚,只是自己還能不能看到?
謝靈運一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有人來報:劉裕有令,凡是劉毅的下屬及兵將一概赦免,重新編入劉裕的軍隊,繼續為朝廷效力。
三
謝靈運放心了,緊接著新的命令來了,謝靈運被封為劉裕的太尉參軍。第二年即公元413年年二月,劉裕大軍返京,謝靈運也隨同一道返回建康。那年,謝靈運29歲。
烏衣巷,朱鵲橋邊烏衣巷,是謝家舊居。后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曾做過一首詩《烏衣巷》:
謝靈運再次住進了烏衣巷。看著小橋流水,綠水環繞,還有巷口的青石板,青山板上的青苔。謝靈運的心中五味雜陳。
是的,烏衣巷在煙雨的秦淮河邊,它飄渺在這世間,流過時光的彼岸,青山不改,烏衣巷不曾為誰而變。
當時,名門的勢力畢竟還很強大,劉裕對名門采取了優待政策,因此,謝靈運的官職不降反升,入京不久,便被朝廷任命為秘書丞。??
秘書丞,相當于現在國家檔案館館長。秘書丞清閑之職,實權不大,但具有很高的社會名望。撈了個閑職,位置有很高,謝靈運就在烏衣巷安心地生活下來。他就希望生活就這樣安靜地過下去,在烏衣巷里寫寫詩,飲飲酒。
公元419年六月,劉裕終于等到了機會,他就要實現自己的勃勃野心了。劉裕入宮逼司馬德文禪位,自此東晉滅亡,劉裕稱帝。歷史進入了南朝時代。劉裕任命謝靈運為派回京城擔任散騎常侍、也就是皇帝的秘書。
離京這么久,再加上職務的升遷,謝靈運當然是滿懷歡心,興沖沖的往家趕。但倒霉的謝靈運在烏衣巷的家中發生了一件非常八卦的丑聞,為此謝靈運還丟了官。
謝靈運發現家中有一名叫桂興的仆人與自己寵愛的小妾私通,謝靈運生氣了,派人將桂興拖到長江邊亂棍打死,然后拋尸江中。謝公真是有點殘忍啊!這件事后被人上書告知劉裕,很快,謝靈運不僅丟了官,也被降了爵。謝靈運被降為康樂縣侯,待遇也從以前的食邑二千戶減為五百戶。謝靈運丟官降級,心中的懊惱可想而知,而最令人郁悶的是你還不能說,不能露半點抱怨之意,不但如此,你還得謝恩,你還得向朝廷作深刻的檢討,還得寫上一份深刻的檢討書。謝靈運也寫上了一份檢討書--《謝封康樂侯表》。劉裕對名門的態度向來是采取又壓又拉的陰陽手法,這次看謝靈運檢討書也寫了,就放其一馬,讓他官復原職。這一年,謝靈運36歲了。
四
謝靈運在宮中交了個好朋友,叫劉義真,就是皇帝劉裕的二兒子,但這個劉義真極不成熟,有次喝了酒后,劉義真放言道:“他日如果我掌握了朝廷,就任命謝靈運為宰相。”誰知隔墻有耳,不久,劉義真的話就傳到了當時的顧命大臣徐羨之等人的耳中,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謝靈運被貶為永嘉太守(溫州),當時的溫州可比不了現在的溫州,基本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422年這一年的秋天,謝靈運在故鄉小憩幾日后,踏上了赴永嘉之路。船在大山里的富春江上穿行,謝靈運在船上寫了一首詩《七里瀨》:
羈心積秋晨,晨積展游眺。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
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目睹嚴子瀨,想屬任公釣。誰謂古今殊,異世可同調。
詩的前八句描寫了前往桐廬七里淶所目睹的秋景。深秋的清晨在詩人心中郁積的憂愁更加沉重,為消解郁悶,謝靈運放眼山水、傾心自然。謝靈運為湍急的流水滾滾逝去而傷感,落日的余暉把一抹金色涂抹在陡峭的崖壁上。雖然已是深秋,富春江兩岸依舊是滿山青黛、綠竹滴翠、草木繁茂。只有暮色中歸巢的鳥兒給旅途中的詩人帶來莫名的隱隱傷痛。
詩的后八句是謝靈運赴任途中所看到的許多景物如秋水、夕陽、荒林、哀鳥,都讓謝靈運聯想到遭受貶謫的悲涼。他覺得自己心存圣人之道,因此不怕這紛亂的末世中別人的冷嘲熱諷。觸景生情,睹景思人,船過嚴陵淶,謝靈運想起了曾在這兒隱居的高人嚴光。
詩中的所說的“任公釣”是《莊子·外物篇》中的一個寓言。有一位姓任的公子用粗大的繩子拴了個巨大的魚鉤,用五十頭牛做魚餌,自己蹲在會稽山上,將魚鉤拋到東海之中,整整一年沒有動靜。一年之后有一條大魚上鉤了,這條大魚舞動著如山的魚鰭,牽著巨大的魚鉤在海中上下翻騰,弄得驚濤駭浪。任公子釣上這條魚后將其制作成魚干供人們享用,今浙江以東,蒼梧山以北的大半個中國人吃魚都吃膩了。這得是多大的一條魚啊。
謝靈運到永嘉是做郡守的,也就是永嘉市市長,這是謝靈運第一次主持全面工作,以前謝靈運的官職,不管官階有多高,其實都是做配合工作的,體現不出自己治世的才能,但在永嘉這片土地上,給靈運治世才能的展示提供了一個舞臺。
謝靈運實行無為而治,無公務煩身,自然有空閑時間游玩。謝靈運在永嘉只待了一年多,期間還在年末生了一場大病,臥床3個月,直至第二年春才痊愈,但這短短的一年有余,卻是他山水詩創作的高峰期,現存的山水詩只有40余首,而描寫永嘉山水的就有20多首。
一日,謝靈運外出體察民情,來到景寧鶴溪山村,宿溪邊一客店,吃罷晚飯,正擁被于床上看書,“噔……”,一陣樓梯聲,有人來給他送茶。謝靈運抬頭一看,見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打扮樸素,一條絲帶扎著滿頭秀發。他就隨口吟道:“六尺絲帶,三尺纏頭三尺掛”。
不料,姑娘朝謝靈運淡淡一笑,便答:“一床棉被,半床遮身半床空”。
謝靈運大吃一驚,想不到姑娘有如此才氣,對仗如此工整,可惜口氣有點輕飄,我男你女,你怎好說老夫棉被半床空?便道:“竹本無心,偏生許多枝節。”
姑娘一聽,知道剛才隨口所對,有易生誤會漏洞,馬上答道:“藕雖有孔,不染半點污坭。”
謝靈運一聽,知其所對不是輕飄,乃無心所對,就故意嘆氣道:“唉!山深林密,教樵夫如何下手。”
姑娘從容答道:“哎!水清沙淺,勸漁夫莫費心機。”
答罷,泡好茶,帶上房門下樓。謝靈運目送姑娘離房,自言自語道:“山高溪小,偏出如此奇女。”
偏偏姑娘在樓梯上聽到,便朗聲答道:“地僻村貧,莫嫌怠慢貴客。”
還有一次,謝靈運來到沐鶴溪畔,只見波清水碧,風景如畫。他詩興大發,正想吟上幾句,忽見前面垂柳下,有兩位紅衣姑娘在水邊浣紗,輕輕的笑語順風傳來。謝靈運舍舟登岸,向兩位姑娘走去。
兩位姑娘忽然見一個陌生人走到身邊,立即收起笑語,低頭不作聲。謝靈運心想,我何不來個投石問路,試試兩位姑娘的才氣,就清了清喉嚨,隨口吟到:浣紗誰家女,香汗濕新服。對人默無言,何事甘辛苦?
兩位姑娘聽了,并不作答,只是抬起頭來對謝靈運淡淡一笑。哎喲,姑娘真美,笑得更美。謝靈運眼前一亮,正待上前再搭話,誰知兩位姑娘提起竹籃,順溪岸跑了。謝靈運跟著沿溪而下,來到一個深水潭邊,見兩個姑娘放下竹籃,雙雙俯身浣紗。謝靈運心想:好傲氣的村姑,你們不理睬我,我偏要戲弄一番,看你倆開口不開口?于是又走到兩位姑娘身旁,高聲吟道:我是謝康樂,一箭射雙鶴。試問浣紗女,箭從何處落?
吟罷,只聽見兩位姑娘“吃吃”一笑,隨即異口同聲回吟道:妾本潭中鯉,偶爾灘頭嬉。嬉罷自返潭,萍蹤何處覓?
吟聲剛落,兩位姑娘雙雙挽著手,縱身躍入碧波深潭中去,潭水濺起一陣水花,隨即又平靜如鏡,仔細看時,只見碧波中游著兩尾紅鯉魚,它們朝謝靈運將頭點晃三下,尾巴搖擺三下,雙雙潛入水底去了。
謝靈運見姑娘雙躍潭,才知原來倆姑娘是鯉魚精。謝靈運取出筆墨,在深水潭旁題了“浣紗潭”三個字。后人也稱鯉魚潭。
五
公元423年秋,即謝靈運永嘉上任第二年的秋天,謝靈運終于厭倦了宦海沉浮的生活,決定棄官隱居。
謝靈運辭官歸隱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謝靈運身體確實有病,長期的病患折磨著他,使他無法施展自己才能與抱負。二是謝靈運思鄉心切,渴望早日回歸故鄉,與親人團聚。三是強烈的歸隱意愿使他不愿再在這偏遠的永嘉為官。他希望回歸田園、走向自然。
元嘉三年(426年),已經坐穩了皇帝寶座的劉義隆(劉義真的弟弟)為自己冤死的哥哥劉義真平反昭雪。劉義隆隨即下詔征召謝靈運為秘書監,也就是再次讓謝靈運出任國家圖書館館長。
對于這次復出,謝靈運原本是想有一番作為的,他希望能真正參與到朝政中,實現自己平生的理想與抱負。但是,謝靈運再一次錯誤地估計了劉義隆和自己。劉義隆起用他僅僅是為了向曾經是劉義真一派的政治人物表示和解,也是為了拉攏以謝靈運為代表的王謝士族。因此,謝靈運不僅工作不積極,常常以有病為借口不上朝,找些能工巧匠在他烏衣巷口的謝氏老宅中開挖池塘,植樹、種竹、栽花,大搞園林建設。興致一來便出門旅游、游山玩水,一走就是十天半月,連假也不請就不見人影了。
干了兩年,謝靈運再度請辭回鄉隱居。再度回鄉隱居的謝靈運已經不對朝廷抱有幻想,行為更加乖張放蕩。
有一天,謝靈運與名士王弘之等人在會稽千秋亭聚會飲酒,喝高了,謝靈運忘乎所以,脫掉衣服,光著屁股,圍著亭子大呼小叫。這件事很快傳到會稽郡太守孟顗耳朵里,孟顗覺得此事有傷風化,派人向謝靈運詢問。謝靈運聞聽后大怒,罵道:我高興光屁股大叫,關你屁事!
因在老家謝靈運老是修宅子置地,還和人搶地,引起某些人的不滿,告上朝廷。朝廷于是任命謝靈運為臨川(今江西撫州)內史,但同時加秩二千石。二千石的待遇是部長級的待遇,也就是說,謝靈運的官職是正廳級,但待遇卻享受部級待遇,由此可見宋文帝劉義隆對謝靈運的照顧。
謝靈運到了臨川,不理政事,天天游樂,在朝廷眼中就是玩忽職守,是要拿來問罪的。和謝靈運在一起工作的臨川監察局局長鄭望生赴京上書告謝靈運“怠職”,朝廷忙派使者隨鄭望生前往臨川拘捕謝靈運歸京。當鄭望生和使者抵達臨川時,誰也沒想到,一向聰明絕頂的謝靈運做出了一樁讓驚世駭俗的事:他居然派兵扣押了鄭望生和使者。這可是謀逆的大罪,更出人意料的是,謝靈運還犯了一個幼稚而致命的錯誤,他居然寫了一首反詩,:
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
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
這首詩提到了兩個人,張良和魯仲連。
張來就是派人用大錘襲擊秦始皇的座駕的人,魯仲連就是說服平原君無論如何也不能投降秦朝的人。謝靈運圖一時之快寫下的這首反詩,對本人來講是大大的不利。謝靈運拒捕和反詩的事傳入朝廷,朝廷一看是謀逆,這還了得,立馬派兵圍剿。謝靈運成為階下囚被押送至京。劉義隆念在以前的情面上,沒有給治死罪,把謝靈運流放廣州。
在發配廣州的路上,謝靈運原來的下屬薛道雙,糾集了一批壯士,準備劫囚車,救謝靈運出來。結果沒碰上囚車,路上盤纏也沒了,就干起了沿路偷盜的活兒。
這件事很快上報朝廷,宋文帝劉義隆一而再、再而三的庇護謝靈運,這回陰謀劫囚車,更是罪上加罪,于是下詔:“謝靈運于廣州行棄市刑”,也就是在廣州菜市場斬首。
南朝宋元嘉十年,即公元433年11月,謝靈運在廣州行刑。臨刑前,謝靈運寫下最后的一首絕筆詩《臨終詩》:
龔勝無余生,李業有終盡。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殞。
凄凄凌霜葉,網網沖風菌。邂逅竟幾何,修短非所愍。
送心自覺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獲巖上泯。
詩中的龔生、李業、嵇紹(嵇康之子)、霍原,他們的事跡跟先前《造反詩》中提及的張良、魯仲連相似,都是維護先朝、維護綱紀而不惜捐軀的“忠貞”之士。
想必,此刻的謝靈運心中認定自己將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將和他們一樣青史留名;想必,此刻的謝靈運,雖將赴難,但心中卻升騰著為前朝捐軀,為道義獻身的凜然正氣。但所有的一切,都隨著一道刀光戛然而止,一個文學天才、一個偉大的詩人就此殞落。這一年,謝靈運49歲。
行刑前,監斬官問謝靈運:你還有什么要托付的?謝靈運說:死就死了吧,有什么牽掛呢,只可惜了我這一把好胡子!如果你能在我死后,把我的胡子割下來給南海祗洹寺維摩詰菩薩像做胡子,我就滿足了!”后來,南海祗洹寺接受了這位天才詩人的名須后,不敢怠慢,馬上塑了一尊維摩詰像,將謝靈運的美髯粘在上面。
300多年后,唐朝大詩人李白到謝靈運的故鄉浙江上虞東山探訪他的棲居地,并賦詩一首《謝公宅》:
青山日將暝,寂寞謝公宅。
竹里無人聲,池中月虛白。
荒庭衰草遍,廢井蒼苔積。
惟有清風閑,時時起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