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有一個截圖被轉發并得到了家長的各種認同!
(截圖太長,要看右拐)
看完我發現自己并不孤單。
我從來不跟同事談孩子教育(作業考試等等)之類的問題,談不起來,我自卑!人家談學習多少分多少分,參加這個參加那個,鋼琴舞蹈作文書法繪畫擊劍……,我家連作業都不想完成,其他活動也不怎么參加。
然而說不比較是假的。比較之后發現,還是不要比,這樣活得比較舒坦。安慰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人家是花,我們家可能是草
(此時我突然想到,我家的種子不會是被炒熟了吧)(又想到同事說的億萬顆精子當中,擊中的那個只是運氣好,前面游得快的都幫ta撞了好久,正巧ta在的位置變薄了而已——寫出這句話似乎就認定了她不行,其實不如旁人是有“歷史”原因的)。
除了身邊的同齡人,還會拿她跟自己小時候比較,特別是我爸媽。我媽常說:我欠你女兒的,以前沒跟你著過的急,現在在她身上都來一遍。說完,我倆只能相視而笑(苦笑)。
我學習也沒那么多想法,也沒什么抵觸情緒,傻兮兮的就這么學唄。而她不是,她也不是完全不學,偏科嚴重。不得不承認,她的邏輯思維訓練不夠,跟同齡人比是低一些的,數學學起來費勁。說實話我也搞不清為什么她這么不喜歡學習,特別是數學,簡直跟殺父仇人一樣,看到就臉紅脖子粗。而更讓我覺得要命的是,她拒絕別人教(主要是我)。有時候會想到那些偏科嚴重,甚至數學考鴨蛋的名人,借以安慰自己受傷的心,但其實也知道,人跟人是有差異的。
我是老師,雖然不是普教系統的老師,但是我自認為我的教育理念不落后,我的教育方法也比較先進,我也搞不懂。結果不好,那肯定是我用錯了方法,或者換句話說,她是一棵草,我卻用了澆花的肥料和養花的方法。但誰又知道她是不是草呢?
話又說回來,當看到那些受到病痛折磨、生命垂危的孩子的時候,又覺得她(我)是幸運的,至少她四肢健全、身體健康。于是安慰自己說:學不好就學不好吧,她這樣也是她自己選的,她愿意改變,我愿意提供自己最大的努力。
她在學校因為學業受到的打擊,我也幫不了她。以后的以后她吃飯生活都靠自己,至于過得如何,全憑自己爭取了。
寫完我長嘆了一口老氣,覺得舒服多了。
PS:剛看書看到nurture這個詞,解釋是“教育、培育”,我看成了nature,心想“果然教育要順其自然啊!” 我也是,,,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