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這套書的第一本時,覺得沒什么特別感覺,但還是想把后面兩本讀下去,也許是文章里面那股樸實的鄉土氣息吧。
? ? ?讀到第二本時,我開始在書里的一些主角人物身上慢慢的有了同感。特別是孫少平的出走,在外地的工地謀生經歷。忽然覺得自己和他何其相似,我也是那樣的不甘,不甘一輩子就圪蹴在圪勞里,外面世界再苦再累,我也愿意去闖闖。但是我比他幸運,生活在一個更寬松的社會,可以有很多機會很多途徑去描繪自己的人生。第二本書讓我被吸引與打動了。
? ?離開家鄉走到黃原的他,就跟我目前的情景一樣。我們都奔脫了那個小山村的束縛,走到了大城市,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夾雜著對方向的迷茫,但我們依然充滿期待與興奮。
? 但是讀完最后一本時,我沉默了很久。我在揣測少平的結局,他的人生的結局。我在想,也許作者還有后續,也許他的結局還會有不同。可是,我知道這只是對我自己的欺騙。他的結局已知,那個沒有文化,那個師父的遺孀 和遺孤就是他人生最后的結尾。我不甘,不平,認為少平的人生不應該就停留在那個又小又黑暗的院子里,我甚至有點埋怨作者,埋怨他為什么待少平這么不公,他應該值得更好的。然后我想他的人生后程應該是怎樣的,可是我再次沉默了。因為似乎我也不知道他更好的結尾是什么了。他的善良,他的正直,他的責任感,都不允許他放開那對母子,他們是他的責任,他是放不開的。就算田曉霞沒有犧牲,他也不可能借助田曉霞走出礦區,離開那對母子。因為那個社會,那個時代,似乎除了娶她以外,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讓一個大男人娶照顧一個遺孀了。也許站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我們會有除了嫁娶以外的方法方式去照顧一對孤兒寡母。
? ?路遙在全書中既有以他書外人的角度對這部小說的陳述與認識,也有非常入神與形象的站在每一個角色人物的身心境地刻骨的感受與自語。讀這套書,感覺就像一個個靈活靈現的人從石圪節雙水村走出來,每個人有不同想法與個性,每個人代表了不同的歷史長河中普通人物角色。
? ?這部作品帶給人平和,也帶給人對人生對事物的沉思。在浮躁的現代社會,也許我們就需要這么一部帶給我們樸實與沉靜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