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樹》:生和死,哪個才是壓抑者人生的出路

活著,每一天都在為了別人,這其中唯獨沒有自我;死,是唯一的解脫方式,但卻背叛了很多親密的人。

當處在這樣一個岔路口,我們該如何抉擇?

都市白領(lǐng)陳樹,在風(fēng)光無限、事業(yè)愛情雙豐收的表象下,內(nèi)心卻一直有著這樣的煎熬!終于,她的身體亮起了紅燈,癌癥駕到。

但,癌癥似乎救了陳樹。如果因為癌癥死了的話,她就可以徹底解脫。

可是,生命的終極目標竟然是死亡嗎?難道除了死亡,生命就沒有其他出路了嗎?再或者,為什么陳樹會面臨這樣的生死抉擇?

以上,是朱建軍的新作《藥樹》,為我們帶來的故事和思考。在心理學(xué)領(lǐng)域,東方相較西方晚了若干年,以致于諸多理論都來自西方,更有甚者,某些理論在我們的文化中出現(xiàn)了水土不服的跡象。


而朱建軍老師基于西方理論、精神分析、催眠、釋夢等技術(shù),結(jié)合東方特有的文化背景,開創(chuàng)了意象對話療法。而本書則是將該項心理咨詢技術(shù)融進一本小說中,讓讀者隨著身患癌癥的陳樹經(jīng)歷一場心靈奇旅,看故事,療自己。

1、唯美的病床婚禮,只為坦然踏上歸路

A

“你允許我死嗎?”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這是你自己的權(quán)力!”

B

“我還不想死。”

“選擇是你的!”


都市白領(lǐng)陳樹,被查出得了癌癥。正值青春、年輕貌美的她,有著一份人人艷羨的工作,有一位高大帥氣的未婚夫。然而,生命像是被癌癥突然叫停,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但是,想到即將逝去的生命,陳樹并不傷感。反而開始積極地準備婚禮,她要在人生最后的時光里,在醫(yī)院的病床上,完成當新娘的夢想。

婚禮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準備中,婚紗、酒店、從世界各地趕來的親朋好友,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就連醫(yī)生護士也是一樣,誰都不會在陳樹面前說出那個字。

雖然病危通知已下,但醫(yī)生也表示,肯定能幫忙再堅持一周,支撐到婚禮結(jié)束。

而就在婚禮前三天,陳樹讓朋友安排了一場臨終心理咨詢。而前面的兩段對話,就發(fā)生在陳樹與心理咨詢師海音之間。

陳樹告訴海音,自己的婚禮可能要延期,因為遠在國外的弟弟趕不回來,而她竟然一反常態(tài)地,一定堅持要等到弟弟才能辦婚禮。但這樣的話,就會影響其他很多人的安排。可她就是想任性一回。因為她的人生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年,但好像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過。

所以,哪怕死會背叛很多的人,讓父母傷心,讓未婚夫失去愛情,但她都想好了,甚至未婚夫未來的妻子人選,她都給安排好了。

一心赴死的她,卻在A問答后猶豫了。或許,不死也有出路吧!那就跟著海音去意象世界中去旅游一圈吧!

當深入到內(nèi)心世界,看到意象中“獻祭”“死亡”“戀父”等情節(jié),看到喪失生命活力的自己,陳樹想查個明白,哪怕死,也要明明白白去死。于是發(fā)生了B問答。陳樹有了對生的渴望!

有人說,身患癌癥,是因為這個人自己想死,或者身邊的人想讓她死,而她因為愛而去滿足身邊人的欲望。那么,陳樹已經(jīng)不想死了,她的重生之路還會有什么阻礙呢?


2、堅定的拒絕化療,是為保護生命之樹

陳樹在海音的陪伴下,一次又一次沉浸在意象療法中,她的生命似乎有了一些變化。她的氣力好像多了一些,精神好了一點,偶爾還可以下床走動走動。

而且不僅是陳樹,醫(yī)生護士,包括媽媽都感覺到了陳樹的變化。于是,媽媽在又一次來病房時,高興地和陳樹要求加大化療,理由是陳樹的身體就是在放療化療中有了起色。之前都被醫(yī)生下過病危通知,現(xiàn)在不僅熬過了一個星期,而且病癥還減輕了。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

可是,陳樹的心里卻糾結(jié)萬分,她不想做化療!

在和海音相處時,陳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海音。陳樹覺得放療化療這些方式,對于癌癥患者來說,無外乎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不僅不會對身體有好處,反而會加大身體的消耗,讓自己更快地接近死亡。

然而,媽媽又怎么會舍得讓陳樹去死呢?

可是,當繼續(xù)向后走我們會發(fā)現(xiàn),媽媽在潛意識中確實曾希望陳樹去死。

原來,媽媽是意外懷孕,也是因為懷孕,媽媽才嫁給了陳樹的爸爸,并失去了和心上人牽手終身的機會。

而當陳樹出生后,媽媽發(fā)現(xiàn)身邊那個木訥的男人,并不是不懂得愛,不會愛,而只是沒有把愛給自己,因為那個男人把愛都給了小小的陳樹。于是,媽媽對陳樹的情緒又增加了一層。

同時,身受家族環(huán)境影響的媽媽,還有著深深的重男輕女的情結(jié)。在陳樹的弟弟陳果出生后,這一點就更加明顯了。所以,陳樹從小到大都和母親不親近。

然而,這些就一定會造成媽媽讓陳樹去死嗎?其實,媽媽自己都不知道潛意識中的這些想法,或許有一天知道時,自己也會被嚇一跳吧!

就像很多人未必不知道放療化療對身體的傷害,但錢花了,折騰夠了,或許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自己真的盡力了吧!

陳樹終于說服了媽媽,她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開始了沒有化療放療的療愈之旅,但她和媽媽的心結(jié)又該如何打開呢?


3、隱藏的心理真相,因為愛恨而被療愈

隨著心理咨詢的進行,媽媽發(fā)現(xiàn)了一個變化,陳樹不再是那個永遠懂事的女兒了,反而時不時地開始發(fā)脾氣。

可奇怪的是,曾經(jīng)那個什么都好的女兒,總是和媽媽有著天然的陌生感,彼此間像是有著無形的屏障。而這個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的女兒,反而讓媽媽有了親近感。

原來,陳樹在慢慢學(xué)著做回真正的自己。

有一天,陳樹鼓起勇氣和媽媽說了一個曾經(jīng)反復(fù)做的夢。在夢里,有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穿著一個舊棉衣,扎著朝天辮。在一個北風(fēng)呼號,黃土漫天的日子,家里來了一個老頭,破棉衣、圓帽子,要帶小女孩走。小女孩哭著、鬧著不愿意離開,得到的是媽媽的訓(xùn)斥和一個玉米餅子。然后小女孩在既要抓住餅子,又想抓緊媽媽衣角的情況下急醒了。

當陳樹講完,看到的是淚流滿面的媽媽。原來,夢中的場景真實發(fā)生過,只不過那個小女孩不是陳樹,而是陳樹的姥姥。而這件事從來沒有人告訴過陳樹。

媽媽告訴陳樹,年幼的姥姥當時是要被帶走當童養(yǎng)媳的,結(jié)局是因為姥姥的弟弟哭鬧,不讓姐姐走而留了下來。于是,姥姥開始了拼命干活,幫忙帶弟弟的人生。然后這種模式又傳到了陳樹的媽媽,最后落在了陳樹身上。

重男輕女,并不是媽媽不愛陳樹,而是深愛著女兒。因為她害怕悲劇重演,她害怕女兒被送走,她知道讓女兒多干活、讓女兒照顧弟弟,女兒才能留在身邊。

現(xiàn)實中的場景,在陳樹的意象中也呈現(xiàn)了出來,化身為美人魚的媽媽,對隱喻為陳樹的小海參有恨、也有愛。黑色的美人魚要奪走小海參的生命,而金色的美人魚不僅給了小海參生命,更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來守護小海參的生命。

人,是復(fù)雜的,同樣,情感也是復(fù)雜的。但是,恨的背后,往往是極致的愛。這里既有孩子對父母的愛,也有父母對子女的愛。而愛可以給人類以療愈,讓生命之樹重生。

寫在最后

因看見而感動,因愛而療愈。生病之處,必有解藥。

陳樹是不幸的,在最該青春綻放的年齡,身患癌癥;陳樹是幸運的,因為這一場病,她才有了這一次奇妙的心靈之旅。和媽媽、爸爸、弟弟、未婚夫、病友、以及自己進行了關(guān)系的重建。

所以,就像“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的小草一樣,即使死亡,也無法戰(zhàn)勝生命。更何況所有的絕處逢生,必有一個值得被看見的部分。愿你遠離生死抉擇,盡享人間真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