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介紹了記錄筆記方面的一點心得,有幾個朋友表示還算受用。今天我再具體細化一下,講講在筆記整理過程中關鍵詞的使用問題。
老人們都愛聽評書,可他們一般不會想到底在評書里得到什么,也就所謂的“只看熱鬧,不看門道”。而一旦有人從那些故事里獲得感悟,他們也就潛移默化接受了評書里的價值觀;時間長了,行事作風里甚至就會顯現出這種影響來。
就是這句“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其實是蘊含著很深的哲理在里面的;所謂“熱鬧”就是那些故事性的內容;而門道則是一些價值觀和方法論,是書本或評書中體現出的共性的東西。作為寫作者,我們在閱讀時候就要站在一個“文字內行”的角度去看問題。看出門道,這書就不算白讀。
而這個門道有時不過就是幾個關鍵詞的提煉。而它們就是一個我們記錄筆記的很好的指路標識。比如:堅持、順其自然、付出和回報、珍惜時間、目標,等等。有的還可能涉及一些學科知識,比如:心理學、物理、數學、美術等。針對這些內容建立幾個文件夾,分別把相關的粘貼過去就可以了。舉個簡單的例子:
“生活中需要牢記大量信息,人們往往把它當成痛苦的事情。因為這種態度,我們的大腦為了保護自己,就一定想要把這些信息遺忘。悖論,但是事實,這也是我們記不住東西的原因。”這段話涉及一個知識點,一個感悟點。首先它是一個心理學方面的信息;其次,它說明“越渴望得到的越可能距離自己更遠,有時順其自然,按部就班地往下走或許更好。”總結成關鍵詞就是:順其自然。
你只要建立兩個文件夾,分別命名為“感悟-順其自然”和“心理學”,把這段話放進去就可以了。以后再發現表達相關內容信息的,也都放進去。長此以往,不怕寫文章的時候找不到資料。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做筆記的效率,我很建議讀電子書。PDF版本的很多都能復制粘貼;kindle電子書上標注的內容也可以通過幾個相關軟件直接上傳到電腦里,很方便。當然,如果你愿意一點點咂摸書里的味道,情愿用手去抄,不去計較什么效率問題,看紙質書也無妨。或者學學李敖先生,一下買兩本,把它們大卸八塊。個人感覺,把一本書完整讀完,再去記錄會好一些,不至于妨礙到閱讀的連貫性。書該咋讀咋讀,每天專門抽出一段時間來做整理記錄即可。
今天這部分內容算是昨天那篇的延伸,如果你讀書的時候一直沒有做筆記的習慣;或者記了,要用的時候也找不到在哪里,那么就從現在開始吧。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有衡寫作”,更多干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