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是為什么有的人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成了很多事情;而有些人只做一件事就覺得累,覺得做不下去了呢?
能夠高效完成更多任務的人并不是不懂得累,而是他們懂得休息。
說到“休息”,我們總是習慣累了再休息,想到的休息方式就是睡覺、不工作、去玩、放松。其實,休息的本質是希望通過休息,讓下一個階段的某種行動更有動力、體力、精神力,能更好的應對工作,生活等。也就是說“休息”不是只有體力恢復而已,很多時候休息要復原的其實是“動力”與“精神力”。
那怎樣能夠很好地休息,快速恢復動力和精神力呢?
給大家介紹一個以《圣經新約》的翻譯者詹姆斯-莫法特所命名的時間管理新概念——莫法特休息法。
據說,莫法特的書房里有3張桌子,第一張擺著他正在翻譯的《圣經》譯稿;第二張擺的是他的一篇論文的原稿;第三張擺的是他正在寫的一篇偵探小說。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從一張書桌搬到另一張書桌,繼續工作。
莫法特休息法則也稱為連續分段時間管理法,它避免了長時間做同一種工作帶來的疲憊感,經常變換工作內容,進行主動的調劑和放松,以保持精神上的興奮點。如此便能充分利用間隔或空檔的時段,創造出更多可供利用的時間。
百科上把莫法特休息法則比作“間作套種”,這是農業上常用的一種科學種田的方法。人們在實踐中發現,連續幾季都種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會下降很多,因為同一種作物吸收的是同一類養分,長此以往,地力就會枯竭。
人的腦力和體力也是這樣,如果長時間持續同一項工作內容,就會產生疲勞,使活動能力下降。如果這時改變工作內容,就會產生新的優勢興奮灶,而原來的興奮灶則得到抑制,這樣人的腦力和體力就可以得到有交的調劑和放松。
那么如何運用莫法特休息法高效地做更多的事呢?
簡單地說就是用“不一樣的事”來恢復和保持腦力、體力,具體操作如下:
001.列待辦事項清單,把自己的工作、生活、興趣、健康等相關事項都羅列出來,然后按照“標簽”比如工作的難易程度、或者是左右腦、又或者是興趣和健康進行分類。
002.結合番茄鬧鐘工作。比如可以定一個120分鐘的番茄用來寫標書,休息走動一下后,再定個30分鐘的番茄來處理郵件,這樣一難一易交替進行工作,漸漸就完成所有事情了。
懂得休息是一項技術活,運用莫法特休息法則,學會用“不一樣的事情”來抑制原來的興奮灶,并產生新的興奮灶,使人的腦力和體力都得到放松。記住,休息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恢復精力。讓我們學會休息,懂得休息,更好地擁抱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