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書包多重:是自己體重的五分之一
文新鐵
一
如果我問你小學書包的重量有多重,你可能會說四五斤吧,不就是幾本書嘛。然而你不知道的是,現在許多小孩的書包重量多為10斤左右,是學生自己體重的五分之一。
如果你懷疑我說的夸張,那請你抽空去你們當地的小學看看,那些小身板背著的書包有多重。
如果不是在大學做了一些關于小孩教育的活動,我可能真的不會對書包的重量那么深刻。因為當我第一次幫一個三年級小女孩提書包的時候,那種要使出很大力氣才能提的起來的沉重感,一直無法忘卻。
更讓我心疼的記憶是,一個小女孩第一次沒有把地上的書包背起來而一咕嚕坐在了地上,我見狀連忙幫她提起來放在她的背上。那彎著腰的背影,讓我有些憤怒。
她們才讀三年級。
現在小學生的書包,竟然有輪子,真的諷刺。
說來慚愧,我讀小學的時候,書包不過五六本書。但現在兩門學科附帶的書本有學科練習冊、語文知識講解、口算題、數學能力提升等教輔書,還有飯盒與玲瑯滿目的筆具,數學工具,以及其他學科的的書。
十幾年前的那首“小嘛小二郎,背著書包上學堂…”,現在的小孩還能感受到那種愉悅的感覺嗎?
小學生減負的口號年年喊,可結果呢,重量不僅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重。市場化教育的不斷發展,教育部門發出的口號被更多的教育培訓機構所喊的“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泯滅。
于是學校為了比升學率,家長為了比成績,課外輔導作業不斷的增多,讓小孩的背越來越彎。
二
小孩的負擔的表現不僅僅是那書包的重量,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傷痕。
教育市場化的結果讓人們更加的重視學生的成績結果,而那份成長過程卻被家長忽視。
現在的小學每天大概4點左右放學,然后大多數小孩都會去自己的輔導班,興趣班等培訓機構。一些小孩會在6點左右就會被家長接回家,而更多的小孩會在近八點才能回家。
忘了補充的是,回家還要閱讀,寫作等家長要求的額外任務。
假設現在的小孩十點左右休息的話,那么屬于小孩自己的時間有多少?
現在仍然忘不了幾年前在上海看病時,一位母親說過,她的孩子有次沒有考上年級前十名,被懲罰了。說的理直氣壯,沒有考慮到孩子的任何感受。那個女孩默默的站在母親旁,沒有任何表情。
現在的這個社會,市場化的不僅是產品,也市場化了人心。
如今競爭越來越激烈,讓家長那“為孩子好”的理由更加堅定其不斷地增加孩子的負擔,可是未來孩子成人后是感謝還是埋怨?
我不喜歡孩子的童年是灰色的,我希望未來他們回憶起來能夠高興的給你說出他那些驕傲的事跡,而不是冷漠的拒絕回答。
孩子不堪學業重負的新聞越來越多了,離家出走的悲劇時刻提醒著家長們: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未來屬于他們的而不是你設計的。
參加活動的時候,看到爺爺奶奶幫孩子背書包,總覺得有些悲哀,我們這個時代似乎少了一種過去的那種大氣。
說不出的難受,原諒我以上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言論,想說太多,可“欲辯已忘言”,最后只能愿孩子們能夠有一個不被設計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