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學的時候偏科,數理化差到極點,語文和英語成績卻很好。連當時的班主任都說,像我這么偏科的學生真的很少見。
所有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數學成績究竟有多差。所以當大家知道我大學是什么專業時,都大吃一驚。等我大四簽到工作時,大家更是驚掉了下巴。
對,我的工作和數字有關,而且是非常密切的關系。大概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吧。
幸運的是,當我真正開始工作,我驚喜地發現,哇,原來并不是別人,包括我自己想象的那樣。
是的,我這個理科學渣,也就憑著從小到大寫作文被老師表揚那一點點“本事”,居然也有用武之地。
2015年的某天,當時我正在外地休假,單位領導突然要求所有大學生都必須有一份H5作品進行業務宣傳。那是我第一次聽說H5,百度了一下是什么,用什么軟件可以制作,我就在摸索中學會并且交了“作業”。沒想到,居然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好評。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2016年,我調動了崗位。恰逢單位有新的業務進行宣傳,我心血來潮又做了一個H5。新任領導看過之后就在單位的工作群里傳開了,那是我迄今為止瀏覽量最高的一個鏈接,20萬,我也不知道這個數字是怎么來的。
從此之后我的H5制作之路便一發不可收拾,每逢部門有新活動或者新業務,領導便把制作H5的任務交給我。在領導的幫助和督促下,我也漸漸提高了制作水平,被領導要求修改的次數越來越少,甚至還有不相識的同事因為請教如何制作H5與我結識。
再后來,我又被領導安排負責更新單位的微信公眾號。領導的本意是轉發上級單位的業務內容即可,但我總覺得這樣復制粘貼很無聊。所以一有機會,我就積極原創,自己寫一些東西,既能宣傳業務,又能鍛煉提高自己的水平。久而久之,每次部門里有新的活動,領導就會發給我圖片素材,然后說“你是小編,你看看怎么組織一下話語,把意思表達出來”。等公眾號更新后,領導只需要在朋友圈轉發宣傳即可。
去年單位要舉辦一次大型活動,領導非常重視,可以說已經到了緊張的程度。其中有一個表演小品劇的環節,既要幽默詼諧吸引觀眾,又要能接地氣地宣傳業務。我完成了本次活動邀請函H5的制作,和小品劇劇本的編寫,又一次收獲了好評。
就這樣,我慢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我并不精于計算,但我喜歡新鮮事物。我討厭一成不變,反感拿來主義,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能“創造”的東西。
所以對我來說,每次做H5,更新微信公眾號都是樂趣。我可以根據領導給我的圖片素材,自己去構思如何排版,如何組織話語,如何編排文字,充分發揮我的想象力。每次看到自己制作的內容被領導和同事們在朋友圈轉發,內心的確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我的本職工作依然在做,但是每次被安排這類“自我發揮”的工作時,我全身的細胞都好像被調動了起來,處于興奮狀態。
因為每當這時,我的工作內容就不只是一大堆毫無規律的數字,也不再是一群各種各樣的客戶,而是一種全新的、充滿無限可能的“創造”。
我也會仔細看別人發布的各種鏈接,避免因為做多了這類工作,導致自己思維僵化,形成固定甚至老舊的模式。
以后一定還會出現新的傳播媒介,取代現在的H5,微信公眾號等等等等。沒關系,我也會繼續學習的,反正我就是喜歡新事物,總會學會的不是嗎?
只要是我的興趣所在,多下點功夫研究琢磨也是種樂趣。現在有這樣一條路來讓我走,以后也會有其他路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