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瀏陽人談瀏陽吃食,頗有些班門弄斧的意味!但以一個外鄉人的視角,談談對瀏陽吃食的印象,想必瀏陽人也會覺得新奇。
瀏陽地域面積廣,四方口味不盡相同。我在東鄉工作,東鄉人炒菜放薄荷、茴香,但聽西鄉同事說,西鄉是不放的。西鄉人吃米湯,東鄉卻很少吃。北鄉人愛喝茴香茶,我在東鄉也不曾見過。
瀏陽蒸菜名聞天下,與瀏陽花炮并肩而立。
瀏陽人愛食蒸菜,亦擅制蒸菜,幾乎無所不蒸。
蒸雞、蒸骨、蒸肉自不必說。青豆、茄子、豆角等他處以炒制為主的食材,瀏陽人也是純蒸熟的。但外地瀏陽蒸菜館子良莠不齊,為圖方便省事,多先炒好,吃前放在蒸籠上熱著,既沒有炒菜的鮮香,也無蒸菜的濃郁,完全失卻了瀏陽蒸菜本色。
有一次我同朋友說起瀏陽的蒸青豆,朋友說:“不可能是蒸的,我看外面的蒸菜館都是先炒熟,直接放蒸籠上熱的。”我實在不好回答。便帶著她去一家正宗瀏陽蒸菜館子,她驚訝道:“真是蒸熟的呀。”
瀏陽蒸菜名聲在外,但外人不知的是,瀏陽小吃的美味,絕不在蒸菜之下。
瀏陽小吃首推官渡嗦螺。其他地方嗦螺多指小螺螄,瀏陽人謂之炒螺。瀏陽嗦螺選用田螺。先焯水,將螺肉取出、洗凈,再拌入紫蘇、薄荷、韭菜、辣椒等一同塞入螺殼,放入特制的料湯內熬制。螺肉干凈無沙,味鮮辣,入口順滑有彈性,吃來欲罷不能,一會可以吃一大盤。
瀏陽日常小食種類豐富,口味以甜為主,其中果干為最。
秋收后,是瀏陽人制小吃的高峰期。家家戶戶開始切木瓜、苦瓜、獼猴桃,煮酸棗或者紅薯用以制作各種果干。
曬果干時甜香四溢,常有蜂子盤旋其中,熱鬧極了。
果干之中,木瓜與酸棗最為普遍。
木瓜本身味道酸澀,嚼來脆爽。瀏陽多切片,如扇形,放重糖腌制曬干,拌上紫蘇葉放入壇子里。木瓜干既甜且脆,伴以紫蘇香氣,色香味俱全。
湖南其他地方制酸棗,多摻辣椒、紅薯制薄片。瀏陽則不然。多將酸棗煮爛,摻以紅薯或南瓜,講究些的加上香蕉、蜂蜜,或壓緊切片,或連核一起捏成半個雞蛋大小的小圓錐,曬干即成。口味甜膩,愛甜食的都愛吃。
也有直接將酸棗煮熟,拌以辣椒的。顏色嫩黃,形如鴿子蛋,味酸且辣,沒有加糖的好吃。
瀏陽多山,重巒疊嶂九道灣,繞出瀏陽河。瀏陽地廣,南甜北咸東酸西辣,各種滋味匯聚其間。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山水阻隔了交流,除了贈親訪友,瀏陽美食幾乎不為外人所知。但近年來,隨著高速、省道的貫通,瀏陽已經不如對外大開放的時代。瀏陽花炮名聞天下,瀏陽蒸菜遍地開花,相信瀏陽的美食,也定將隨著瀏陽河的波浪,奔向更廣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