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到上海前半小時,我發短信給Odin,他說在南二站臺出口接我。當時感覺,上海好大,火車站出口還分什么南北,還是二。北京站才一個出口么。下了車當然分不清南北東西,就幫助一個好心人拎包拿行李,讓那人給我指了條明路——南二。
步行不到三米,走過來一個帥哥,問,李景峰是吧?是。我猜他是Odin,除了他沒人來接我。他不來,站前旅社又要開張了。他是標準的Office Man。比我這個偽東北人高,榜。因為他骨架比我大一圈。他的整體形象和眼鏡都讓我想起我的師傅,一個張揚的恰到好處的人的形象。Odin問我吃沒,我說吃了,確實在車上吃了方便面。他還是請我KFC。就在車站對面,和其它城市沒有區別,尤其是KFC里面。
我們要了兩杯整容咖啡,邊喝邊聊。
我真那么傻么?我問他。一眼就認出我?
他想想,點點頭,說不,因為別人更傻。
你講的是上海口音的普通話?
他想想,點點頭,說你說是就是。
然后我們出現了首次沒有溝通好的情況。地鐵停了,我們打車。我說,不用開空調。他說,難道吹吹風不好嗎?開空調做什么?
我說,上海好大啊。
他說,沒有北京大?
我說,做個鄉下人真好,看到這么大的城市,那些林林總總的燈火輝煌,特別興奮。天天做上海人就不好了,感覺不到出來見見世面的快樂。他不相信我沒見過這些,說,你不要耍寶了。他哪里知道?我是真的沒見過這些東西,真的不知道。像土著人第一次見到飛機一樣的興奮與崇敬。
閣樓
Odin的家是一間標準的古典的上海閣樓,這更讓我興奮不已,在電視里看到的一種生存文化終于被我0距離了。
進門前,他告訴我在門口的水池洗手,用消毒皂。
他的家確實是非常標準的上海閣樓,樓梯下邊就是小小的洗澡間。一樓是廚房和小客廳,二樓是他的閨房,三樓是他父母的房間。每一層都不大,不過感覺比較和諧。
他的房間里有一張一人半床,一個裝滿CD的柜子,一張放有CD機和音箱的桌子。簡單,有序。
開始喝了杯楊梅涼茶。我感覺,在上海,有這么一幢標準的古典的閣樓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所以嘴里老說:真好,真好。
他從柜子里變出伏特加,兌上雪碧給我。味道不錯,我喜歡這咱單身加小資加飲料加夏夜的味道。讓我想起原來和我師傅在很久以前的事情,不知不覺的認為自己和Odin很熟,好像認識了好久。
我們邊喝邊聊。聽的出,他是個信奉中庸卻不知道中庸為何物的人,是個完整的英雄。而我,還有許多聯想的工程師,最多只算是半個英雄罷了。聊到深夜,一點困意也沒有。他于是讓我干呷了一口伏特加,我只感覺強烈的純工業酒精和木頭的味道,他告訴我,因為這酒就是在橡木桶中釀成的。
他放一張叫“冥”的CD,說這是一套中的一張,他還沒有集全。我聽了半天,問為什么只放一首,帶回放功能?他說,不,這是另一首了。
他說我的文章里,他最喜歡《J的樣子》。我說那是我的前半生的總結。
還是沒有困意,我們雖然放慢了聊天的速度,關了燈,還是睡不著。加上我一會去一趟廁所,大概到后半夜兩點半。終于他熬不下去了,餓了,跑到樓下去煮面,后來的事兒我就不知道了……
早點
第二天醒的還算早,下一樓吃早點。兩個火柴盒大的小碟,一碟是肉松,另一碟是榨菜。還有白粥和一小籠包子。我喜歡上海這種精致的早餐吃法。夾了個包子吃,居然是甜的,不過我喜歡,我問Odin這是什么餡?
他說,叉燒。
我又細品了一下,就是東北的紅燒肉剁碎加糖的味道。前兩個是好奇,中間兩個填肚子。看他只吃了兩個就不吃了,感覺他沒我飯量大。
看看,還剩兩個,在東北老家的習慣是剩兩個不大好,所以我就強吃了,撐的很。吃過才發現他媽媽還沒吃早飯呢!
我忙告訴Odin,如果發現南北方習慣不一樣的,盡快告訴我。
他想想,說還行。
空間
陽光不錯,我為梅雨準備的傘也沒用上。從標準的閣樓里出來,我才被眼前的小巷狠狠的壓抑了一下。這些以三層閣樓組成的小弄,前后樓不到一米,過道不到二米寬。一到三層間滿滿的立體生存空間,只要存在空間的地方就存在物體。那些從大大小小的窗口里支出來的形形色色的晾衣架,比原始森林里的老藤還要多,還要密。
我跟在Odin后邊擠出去,深呼吸。迎面而來的是更讓人俯仰皆暈的高樓大廈。和閣樓相同的還是從窗口里支出來的形形色色的晾衣架,像服裝內衣秀一樣,如果有時間觀察,可以分析出哪一扇窗里住了什么樣的人。
Odin告訴我,上海的發展建設是走共同繁榮的道路的,不分老區和新區,所以,閣樓邊上就是高樓。
他帶我從金沙江站乘輕軌。在站臺里,就可以隨處可見上海的漂亮女孩了。但我認為,并沒有什么可驚奇的,這只是人口基數大的原因罷了。這不,在門口坐著的一個“金喜善”。
上海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頻率更高的腳步,倒計時的車次電子表,能讓我從田園中初來乍到的人感覺窒息。也許是這個原因,上海人少了北京人的隨意和張揚。雖然他們對包括北京人的人統稱為外地人,但在上海人之間,絕不會互相輕蔑的。對于給老人孕婦讓座之類的瑣事,更多的是一份流程般的尊重。
想念注意到我的上海人都會以為我是從北京來的,因為我是短褲,T恤,大背包……典型的北京人打扮。
我不禁感嘆到,這么多人,什么時候才能出人頭地啊。
Odin想想,說,你就是太想出名了。
黃浦江
我們倒地鐵來到東方明珠,微微的有點霧氣,我放棄了登高望遠的想法(因為帶的錢不多),向上海會議中心走去,走到了,就看到黃浦江。
上海的城市風格和大連差不多,干凈,濕潤,美麗。若是非要說出區別的話,也許上海更大氣磅礴,在浦東到處都是建設中的高樓。
剩渡輪到黃浦江上,茫茫江水,往來貨輪,感受到《上海灘》主題歌的氣勢與悲壯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浪奔,浪流。對于北方的我來說,這是我見過最寬廣的江河了,雖然不比大海遼闊,但更讓人壯懷激烈。
可惜Odin不是許文強,我也不是丁力。要不又可以出演另一部充滿愛恨情仇的新上海灘。
南京路
我們來到南京路上,我激動的心略有平復,努力裝成上海人的樣子。不過他告訴我,上海人都在淮海路,這兒都是外地人。他還說,南京路才是中國最好的步行街,好過王府井。
路過家冰淇淋店,他問我吃不吃。我說不吃。
全國僅此一家,吃不吃?
吃。
進去才知道全國僅此一家的代價是高價,最便宜的東西也要幾十元。雖然他說請我,我還是心有余悸,說屋里太熱了,如果他也這么說我就拉他去大街上吃棒冰。
可是他很安靜,告訴我心靜自然涼,我想,有錢比心靜更重要。
我讓他幫助我點了一個46元的冰淇淋,普通高腳杯分三層,咖啡,奶油和冰淇淋。
他是用卡付賬的,讓我心安理得了不少,感覺比付現金節約了不少錢。
路過首飾店,我才算徹底知道了為什么不到上海就不知道錢少。普通到沒什么樣子沒有克拉的鉆戒就是十幾萬元,稍好點的就是幾十萬元。
我又一次體會到鄉下人進城時所需要的心理承受能力。
為了答謝他的地主之宜,我請他吃面條,心理上準備了100元錢。Odin知道我窮,沒敢帶我去大地方,找了家日式拉面。
我們叫了兩碗招牌面,每碗29元,帶一只12厘米長的大蝦,我知道他能喝點酒,又點了一壺180克的清酒。招牌面味道確實不錯,我在吃光干的基礎上,面湯喝了個底朝天。
在淮海路上,我們去了幾家電腦市場,不景氣的地方連聯想柜臺前都沒有人;人氣旺的地方都在做人體廣告。不過,這兒的配件價格比南京路上的面條一樣高。
豫園和城隍廟
我還聽說過上海的豫園和城隍廟,他帶我去逛。
豫園是個清代管布料的領導的私人花園,還有扶清滅洋的小刀會的舊址。大概這兩個主人都喜歡開例會。除了鯉魚池,玉玲瓏命名的假山和書房外,其它的屋子里都是和會議室沒什么區別。
不到一會,我們就參觀完了這些會議室,轉了出來,園子不太大,所以沒什么感想。
到了城隍廟我才知道,原來城隍就是當地的土地老兒,正在想和我有沒有關系,拜還是不拜的時候,Odin已經買好了香火,量過了體溫放我們進去了燒香。反正也要在上海待幾天,就認真拜了,也不知道上海的城隍和我們地區的城隍關系好不好,也不知道說點什么,反正就是求城隍罩我幾天罷了。
轉到上海老街,我看這兒的東西全國都有,什么也沒買。Odin倒買了兩個藏密的戒指。
當然他體力透支的時候,我又請他喝飲料,不過這次我聰明了,沒去什么星巴克,找了家KFC。
最后印象
上海和Odin的印象已經盛開在我的腦子里。
分手時候我對他說,有機會一定要來東北,我請你吃酸菜。
他邊走邊說,東北欠我人情的多了。
我喊,算我一個!也不知道他聽到沒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