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墨明365日寫作計劃第2天的寫作內容。
今天在玩電腦的時候,發現桌面的右下角懸浮著一個奇怪的搜索框,之前沒有見到過,目測是更新哪一款軟件后的“添頭”。于是習慣性反感地去找懸浮窗的設置入口,試圖關閉它。然而,并沒有找到。沒辦法,我只能將它強行卸載。
事后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是某國產辦公軟件的插件。當初選擇它,是青睞于它的輕便;如今的它,已經臃腫不堪,這不倒是它的核心功能變得強大,而是“周邊”發達了起來。迷你首頁、在線搜索等功能一應俱全。
這種例子不在少數,比如今日發現某文檔瀏覽器竟然內置了真的“網絡瀏覽器”,迷你首頁更是歷史悠久。這種“不安分”的情況在移動端尤其明顯。如今主流的手機APP之間的功能重疊率之高,相信大家都有切身的體會吧。我們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個APP的安裝包大小噌噌地往上漲,舊手機在更新軟件后奇卡無比,于是只能換手機了。
說得殘酷一些,這些APP把我們的終端當成了戰場,你爭我奪,割據著我們的終端內存與使用時間。換位思考一下,當然這些APP也有苦衷,弱肉強食的市場機制催化著他們的焦慮,苦于求變饑不擇食,進而忘了初心。
那么,這些APP最焦慮的是什么?一般的套路是什么呢?難道真有傳說中的超級APP在醞釀?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