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第三十屆泰山國際登山節如期而至。
期間各平臺免費送票,我也搶了兩張,參與到全民健身的熱潮中來。
這是今年第三次登泰山。
前兩次走的是最傳統的東線紅門和最省時的中線天外村,這次想帶著孩子走綠色路線天燭峰。
登山前日不巧下了一場雨,孩她爸說雨后山上濕滑,為了安全還是別去了,孩子有點不高興,我為了做個言而有信的媽媽,加之想起了中學課本上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雨中尚可,雨后應該問題不大。
簡單收拾東西,出發。
路上看百度介紹,天燭峰因形似蠟燭,其峰頂有一棵松樹,遠望像蠟燭的火焰而得名。從這條路登山,可以看到泰山的原始風貌和真面目,是喜歡幽靜與自然的游客登山的上佳選擇。
到售票口換票時才發現,只我一家三口,開心異常。
沿著石階沒走幾步,就看到一樹樹的紅山楂,在雨后競相展露甜美的笑臉。你不用主動去親近它,那被壓的彎了腰的枝條會不時的撩撥著你的臉。伸手摘一個來嘗,微苦,還沒有熟透。
這大片的山楂林中還藏著一些野山楂,樹叢更矮,果實更小一些,顏色朱紅,狀如藍莓,小姑娘開心的摘了很多揣在兜里。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看到野草和樹叢的間隙里有很多蜘蛛網,那蜘蛛是平時見到的蜘蛛的四五倍大,全身顏色斑斕,它織就的巨網里網羅著各種大小飛蟲,我想到了山里的毒蘑菇,想必顏色越鮮艷毒性越大,我還是對它敬而遠之吧。
狹窄的山道兩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藍色的帶著藍盈盈的露水,粉色的嵌著粉嘟嘟的淚痕,每發現一處小姑娘就欣喜的跳上前去,不一會她兩只手上就握滿了整個春天。
再往前走到了一處小橋,遠遠的就聽到溪流淙淙作響,我們停下來在山澗里撿拾石頭,認真的猶如尋寶一般,小姑娘只好不舍的把手里有些凋謝的山花撒到溪水里,讓它們回到遠方。
又拐過一處山彎,進入一處狹窄的山體間,這里并沒有被鋪上平整的山路,腳踩在石頭上有些濕滑,等我們小心的爬上去,一站到高處,山風立刻帶著甜膩的氣息向我們奔過來,回頭望去,一個個綠色山包,匍匐在我們腳下,小姑娘突然興奮的大叫:媽媽,那里有一只松鼠!我們順著她的手指看,果然一只棕色的松鼠在來時的山路上跳躍,但轉瞬又消失在野花野草里。
到此刻后山游客依舊只有我們三人,我把手放在嘴邊學喇叭花狀,高聲的向遠方呼喊:登泰山,保平安。遠處的山巒及時的給我回應:安安安安!
孩子爸爸扭頭對我說:那里有人家,我順勢往上看,果然有一處簡陋的茅草屋,我們快步走上去,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和一條狗映入眼簾,見到我們來并不驚訝,老人只是微笑,狗也像見到老朋友一樣溫順,不遠處的石桌上擺放著山果和一些山上才有的藥材。
我心里想:住在這里真是絕好,山道蜿蜒曲徑通幽,峻嶺重重嵯峨秀麗,幽谷深壑流水潺潺,古木森森參天蔽日,好一個神仙日子。
買了些山貨拜別老人,我們繼續向上,進入一大片松林,各種松樹或掛在石崖上,或立在絕峰巔,或生在石縫中,爭奇斗怪,千姿百態,美不勝收。但仔細看會發現很多松樹被山火焚燒過,樹體發黑,蓬開的樹傘下面松針也被燒焦,但樹冠上方依然青蔥依然,昂揚的姿態不得不讓你佩服它頑強的生命力。
此時我們三人都已經累了,前方的腐石被雨水沖刷的已經松垮,我踩上去一個趔楔差點滑倒,看到旁邊從松軟的泥土上滑落下來的碎石把路擋了一大半,為了安全我們決定返程。
“上山容易下山難”,果然是有道理的,此時小腿的肌肉已經開始發抖,每下一個臺階腿都要繃直,四歲的小姑娘因為又困又累也忍不住喊著要抱。
我們一路鼓勵一路下,用路邊臺階上不時跳出的癩蛤蟆來吸引她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就到山腳下了。
這真是一條充滿山林野趣的徒步攀登線路,是尋古探幽的好去處,我們雖然只爬了一小段,但已經被絕美的自然風光所吸引,萬松崢嶸,松濤陣陣,奇石能言,清泉有聲,懸崖巨臂,絕對是泰山風景奧妙之所在。
倘若雨后來,更有一番風趣,滴落在你身上的雨滴就仿佛在告訴你:大自然的賜予是一滴滴神奇的雨露,泰山安則四海皆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