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少年不想旅行?哪個少年不想有夢為馬?哪個少年不想有岸可棲?
我的少年,夢想是航,一路揚帆,一路漂泊。你流浪過千山萬水,沒有背負,沒有壓抑,不曾回頭,不曾迷失。千山萬水的你,迥異陸離的命運,可你是否感受到她的執念,盼你回家,就是她的夙愿啊!他就是你的母親,曾經的你。
余秋雨歌頌羅馬偉大,在于每一個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遺留,每一項遺留都有意氣昂揚的姿態,每一個姿態都經過藝術巨匠的設計,每一個設計都構成了前后左右的和諧,每一種和諧都使時間和空間安詳對視,每一回對視都讓其他城市自愧不如,知趣避過。少年的家曾經也是這般模樣,路過了江南看到書生睡在楊柳岸,路過了長街熙熙攘攘叫賣都宛轉,路過了洛陽看到小姐花樓秀牡丹,路過了長安歌詩三百歌盡了悲歡。
然而少年可曾想到,蒼老的泥土地在你達達的馬蹄之下,開出了柏油的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在霧霾里,折了翅膀;曾經阻斷了游子歸鄉的夢的黃河,竟然斷流。少年可曾想到,母親日夜的企盼,烙印在額頭,像是古老的符咒,濕潤在眼眶,籠罩了薄霧。
急切的腳步踩碎龜裂的心田,依舊踏不上尋根的甲板。
少年終究還是憶起了母親。母親出嫁入門的時候,隨手栽下的幼苗瞬間勃發出七枝嫩條,轉眼茁壯成參天大樹。時時遙想,那幸福的日子綴滿枝頭,綴成濃陰的綠葉,溫情在脈絡間奔跑,歡笑在枝頭蹦跳。母親呵,你要去哪里尋她?回家吧,少年。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并非條條大路都通往家鄉。你們隔著千山萬水,回頭之路道阻且長。你前進了一路,舍棄了一路,驀然駐足,你可舍得?不曾迷失的你迷失在了回家的路上。是因忘記了來時路,還是因這世界早已天翻地覆?少年意識到家鄉還在,寒泉已無;黃鳥的鳴叫落滿荒坡,勞累的背影早已模糊。就算找到了回家的路,終究還是太遙遠,你再也熬不過那漫長的時間;可是當你生命的軌跡與年輕的母親生命的軌跡相遇之時,你和母親是否就相遇了呢?
少年將柏油的路旁種滿了楊柳,讓工廠的煙塵吹向遠方,把汩汩的溪流引向黃河,將千百年的典籍詩詞和繪畫脈脈相傳。反射著陽光燦爛得刺眼的高樓腳下,黃浦江的魚兒睜開睡眼;飛速駛過的汽車背后,胡楊樹挺直了脊梁。看到這一切你想到了你的家鄉,你被世人傳頌,光芒萬丈。
一個少女,打馬而過,和你曾經一樣,有夢為馬,心在遠方。
少年見她的模樣,像極了母親閨中那幅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