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執中老師講的“避免自我中心的話風”和“發現說話中的你自己”,兩期內容其實都是在談人們在生活中會把“感覺”偽裝成“事實”的表達習慣。
例如,一個媽媽說:“我那孩子總是愛讓我操心。”
聽了這句話,聽眾很下意識的反應估計多半是:這孩子估計是個不省心的主兒,讓她媽媽操心壞了。
然而,這句話就屬于是把“感覺”,當“事實”在描述,更合理的表達應該是:“我感覺自己比較容易因為孩子的事操心”。
轉換一種話語模式,不光是表達準確,也更利于理清自己的思維,對于聽眾而言,帶著這種清醒的認識再去聽別人說話,自己也會更不容易被帶偏。
明白了這個道理后,感覺醍醐灌頂之外,一些工作上苦惱我很久的事,好像也有了解決之法,下一步就是去實踐了,這個思維武器究竟有多厲害,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