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到的只是“紅包”,丟掉的卻有很多

和整天被吐槽的春晚相比, 集福卡搶紅包這些活動不知不覺成了春節期間的一個必備動作,老少皆宜,簡單易懂,大有取而代之之勢。整日抱著手機掃“福”字、盯著屏幕搶紅包,直至手機發燙仍意猶未盡,充著電也要搶。

交換福卡、互發紅包,在能夠拉近距離、最起碼能夠讓那些陌生的,看起來很熟悉一樣,但本應大家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共享年味的時刻,卻被每個人全神貫注盯著手機所取代。塊兒八毛,搶到了錢,但失去了時間和該有的人情味;方寸屏幕,擴大了迭代和聯系,卻局限了詩和遠方的心靈。

“無紅包,不瘋魔”,有點類似于賭博,總是相信下一次一定能“贏”,但時間和人情味就是在無限輪回的“下一次”中消磨殆盡,與心理疾病一般無二。當我們對“搶紅包”趨之若鶩,只見網絡紅包不見身邊親人,到底是我們在搶紅包,還是紅包在搶我們?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看著你,你卻在搶紅包”。2016年春節期間,僅微信和支付寶兩個平臺發放紅包的總價值就超過一百億元。在這個天文數字的背后,誰也說不清楚我們為之支付了多少時間、 付出了多少“心血”。搶紅包只是一種互動娛樂的方式,只應該成為閑暇消遣的“好玩”和“雅趣”,如果演變成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冷落生人、疏遠感情,實在是舍本逐末、無異于買櫝還珠。

在這個本已浮躁、快節奏“病入膏肓”的社會,莫讓紅包“搶”走了時間和稀釋了感情,而更要努力讓時光慢下來,親切交談,用心去笑。當真誠的交流和“搶紅包”相輔相成,主次分明而不本末倒置,治愈社會,療傷心靈。情人節來了,是不是又要考慮給心上人發個大紅包了......可到底值多少錢,應該發多少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