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大師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在于行,而不在于知,其驗證在于結果,而不在于邏輯。”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強調的是企業的執行力,企業的行動能力,針對那些喜歡或者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很有“威懾力”,因此我們看到很多企業管理人員特別強調行動。尤其很多“實干”派人員將之奉為座右銘。事實上,當我們注意我們接觸到的企業時,發現一個共同的現象:大家都很忙。先不說忙得對不對,在不在點上,肯定的是大家都在忙,也就是說之于絕大多數企業而言,并不缺乏行動力。而之所以我們常常發現行動不得力、結果不理想的一個根本原因是:知得太少,知得不徹底。
比如說,零售行業的經營者們都知道服務非常重要,自涉足以來也一直從上到來都強調服務重要,甚至你隨便抓一個收銀員、清潔工,她都能夠告訴你:“我們店非常重視服務”之類的話。真實的情況卻是她們并沒有圍繞服務做很多工作,更不知道如何去改善工作,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經營者對行業理解不夠,不知如何引導,員工則不知道如何著手,歸結起來就是“知得太少”:理解不夠透徹、認識不夠深刻。
據我的觀察,國內企業家,無論是國企領導還是民企老板,他們普遍佩服的一個人是華為的任正非,任何時候談到任正非,大家都肅然起敬,都是任正非文章(思想)的忠實讀者和思想的踐行者。以前,我并不是很理解他們的這種行為,前兩天聽一位企業家談他的感想,算是有了列進一步的認識。該企業家在自己的領域算得上很成功,帶領一個2000多人的公司,在當地很有影響力,最近公司碰到了不少問題,促使他反思,他說:“如果再返回5年,我具有現在的思想和水平,那么企業肯定不是這個樣子,我們會少走很多很多彎路,我之前對很多東西的理解都是片面的,甚至有些是錯誤的,比如,我們經常談要重要服務能力,但也只是在口上談談,很難轉化為行為,不是不想,而是不懂。現在想來,我不得不佩服任正非、王石這些人,他們就是比我們看得遠,想得透,所以他們從頭至尾都很少走彎路,很少繳學費。所以,我認為企業要做好的關鍵是我們(高管團隊)自己得想明白、弄清楚、對我們行業的本質要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夠下達清晰、明確的指示,否則就是‘瞎指揮’。”
雷軍在創辦小米之前,也一直在創業,雖然金山公司也不錯,但相比小米卻影響力要小得多。雷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他在創辦小米公司前一直在讀書,讀各種企業家的傳記,一本接一本的書,最后,他結合自己的經歷反思出五點體會:一、人欲即天理,是更現實的人生觀;二、順勢而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三、顛覆創新,用真正的互聯網精神重新思考;四、廣結善緣,中國是人情社會;五、專注,少就是多。歸納起來,第一條是核心,第二條批戰略,其他的是方法論。事實上,我們看到小米從誕生到創造奇跡正是基于這五條理念的指導。
所以,我們認為,企業經營者們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在“知”上面,要清晰自己行業的本質,多想、多悟、多琢磨,琢磨清晰,想明白了再來指導公司的“行”,則往往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