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多年以前,婆婆家門前有一樹黃色的臘梅,高過二層樓頂,隆冬時節,滿院飄香,透過獨門獨院的小花墻,整個一條街都是梅花的香氣。
我這樣一個東北人,第一次見到臘梅花開,突然就理解了“為有暗香來”,突然就明白了“一樹梅下一放翁”,突然就想到了“梅妻鶴子”的林逋。不驚艷不張揚,艷陽之下微風吹過,若有若無的清香如夢如幻。湊近一聞,又是濃郁的香氣沁入心脾,熱烈而豪放。
記憶中湖北的冬天身體的感覺只有冷,味覺的記憶就是這臘梅的香。那年回老家,和先生走在街上,熟悉的花香溜進鼻子,一回頭,只見一大媽抱著好大一束梅花走在我們后面,整條街的人都為之側目。到家,婆婆說,剛才是一位老友來摘梅花,回家水生也可以聞香好久。
再后來,翻建了新的樓房,自然就沒了梅花的居所,大樹砍掉,小枝移植到了鄉下的祖屋門前,幾年之后已然長成了這般模樣,又見這一樹飄香的臘梅。
婆婆愛花,原來的小院里,大門上面是一株碩大的蘆薈,窗前一樹蠟梅,一樹月桂,一棵石榴,窗下還擺著好多盆各色月季和其他平常的小花。
八十多歲的老人依然保持著看書的習慣,寫的字還清晰有力,思維依然敏捷。我想這與婆婆幼年時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女兒,經歷了幼年喪母、烽火戰亂,依然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對待子女親朋永遠和藹可親,大氣溫柔。婆婆從事多年小學班主任工作,辛苦可想而知,同時又要帶大兩兒兩女,起早貪黑,任勞任怨。公公是個絕對的甩手掌柜,家里的事兒從不動手,所有的大小事情,都是婆婆一手操持。 大家所謂的賢妻良母,不過如此吧。
又是一年,陪婆婆回鄉下祖屋,又見臘梅花開,婆婆看我喜歡,就摘下這幾支梅花給我玩兒,花香入心,是以為記。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