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先生有話說

? ? ? ? 周日的教堂聚會,有位初信主的姊妹講到加入服侍組之后并未得到長者的帶領(lǐng),亦或是年輕的基督徒說話太過世俗有違她的期許。前段時間,黃牧師講到要擁抱環(huán)境,而不是尋求逃離。離開并不意味著新環(huán)境就一定符合自己的口味,逃避雖然簡單卻不能根本的解決問題。基督徒與上帝建立聯(lián)系要比人彼此之間簡單,上帝不會拒絕任何向祂靠攏的人;而人的相處是自主意識,憑著價值觀、喜好擇選,必然有人會被排除在外。后者的選擇常常是雙向的,人們對友好和厭惡善于感知與回應(yīng)。

? ? ? ?圣經(jīng)里有段話 ”為什么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馬太福音7:3)人們時常聚焦別人的缺點,乃至動怒沖突去糾正錯誤。圣經(jīng)的教導(dǎo)是,基督徒應(yīng)該擁有寬宏與仁愛去感召,心中有愛不至抓住別人的尾巴不放,起碼不會因為憤怒、委屈落淚。做到這點很難,回想一些相處,隱忍多于寬容。我偶爾在睡前想到白天爭執(zhí)里反唇相譏的說詞,反射弧隔了十多個小時才有反應(yīng),無奈悻悻然睡去。

?? ? ? ?回想第一次走入教堂,迫切的想受洗歸入基督。這種急切的愿望不是全然的順服,多的是畫地為牢后求尋出路。工作上的困境,促使我去到那里。坐在教堂內(nèi),我渴望上帝能摘去磨難,甚至一閃而過的念頭里奢望過坐享其成。起初,與其說是參加敬拜,不如說是參加年會,在臺下滿心期待自己中大獎。昨天跟婷姐聊天,說起那段經(jīng)歷,心底還覺得不值;當(dāng)初信誓旦旦,最后是一句“至少有收獲”草草收場。過去半年,希望釋懷后留下的不是怨恨和委屈。雖然聽了一段時間牧師的講道,但也無法像真正的基督徒般全然的喜樂;照著鏡子,發(fā)現(xiàn)時常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有時會把神情凝重解讀為性格內(nèi)斂的一部分,后來才察覺,受的牽絆束縛太多活得不開心。

? ? ? ? 聽到弟兄講道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那個上了船不知道放下肩膀上擔(dān)子的人。平心而論,是生活經(jīng)歷和自身的暗示讓自己表現(xiàn)出一副倔強又有點矯情的樣子。昨天朋友說起,我聽得歌太過悲情。這么想來,一些不必要的苦惱也可能是自己作的。生性善感,感知美好的反面,避免不了矯揉造作的自傷。我接受這樣一個不那么好的自己,用一句安慰朋友的話自勉: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人生一世,初現(xiàn)之時人人都殘缺,行在路上,拾遺補缺才有可能讓自己得以完全。無法完滿,但希望走在變得更好的路上。

? ? ? ? 題外話,偶爾有朋友催著我寫些東西,或者建議謀求寫作道路上的發(fā)展。小學(xué)班主任是語文老師,他曾因為我在小學(xué)5年紀寫過的東西上過期刊,特興奮的騎摩托車護送我騎自行車回家。當(dāng)時并不清楚自己干了什么好事,老師好像先行一步的舒爽上了天;現(xiàn)在想來,夸獎一個少先隊員是祖國的棟梁有些過了,害得我滿頭大汗瞪著自己車,生怕辜負了老師的慷慨激昂。后來,除了15歲滿心熱忱的寫過小說之外,余下的大多是零星在不同媒介上的隨筆。基本不看18歲之后寫的東西,區(qū)別不在于年齡,而是18歲之前的時光,我大都有一個具體的傾訴對象。無論是少年時期的懵懂,還是十六七歲的沖動,躁郁青澀的情愫都能有清晰的還原。翻看高中夏夜寫下的情書,下雪天寫給媽媽的信,也許這輩子都再寫不出那么深情的話。

? ? ? ? ? 一年讀一百本書的話,一輩子也讀不了多少本書;更何況身先士卒在文字的疆場抱以羞赧袒露胸懷。能做的是,多聽一點,多看一點,多寫一點。團契年夜飯的晚上,大家談新年的夢想,答非所問下未言明的希冀:希望有一處心靈的牧場,放養(yǎng)自己,在雪地里撒歡。開心時上樹,不開心時也上樹。

? ? ? ? ? ? 當(dāng)然。

? ? ? ? ? ? 我也許愿早日遇見被主祝福的婚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