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與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

1981年,弗朗索瓦?密特朗以癌癥之身擊敗時任總統(tǒng),成為法國第一個社會黨人總統(tǒng)。他的兩位前任分別建了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和奧賽博物館。密特朗提出要修復整個法國文化結(jié)構(gòu)的“大文化都市計劃”,而重中之重,就是盧浮宮的翻修和改建。

密特朗上任后的第一場新聞發(fā)布會,就是宣布盧浮宮改造計劃。

弗朗索瓦?密特朗總統(tǒng)

此時的盧浮宮,老舊不堪,龐大的宮殿、每年370萬名游客,只有兩個洗手間可供大眾使用。更糟糕的問題是,標識不清晰,走進盧浮宮就如走進迷宮,而游客的游覽核心只有3件作品:維納斯、勝利女神和蒙娜麗莎,然而為了看這三幅畫,卻要在224間昏暗的屋子里到處尋找,體驗極差。許多地方?jīng)]有采光、照明、取暖,有些地方已一個多世紀沒維修。“以最差的保存、最糟的管理和最臟的建筑而聲名狼藉”。

密特朗總統(tǒng)邀請十五個博物館館長舉薦設(shè)計師,有十三位館長都推薦了貝聿銘。

密特朗總統(tǒng)在訪美期間參觀過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也比較喜歡貝聿銘的設(shè)計,非常希望貝聿銘參與競標。

但貝聿銘此前在巴黎拉德芳斯設(shè)計方案中競標失敗,因此感覺盧浮宮改造非常困難,于是回復總統(tǒng):“我年紀大了,不想再參與競標,要么直接把項目交給我,要么就讓別人去參與競標而我放棄。”

有人認為貝聿銘這個態(tài)度極其圓滑,但這其實是貝聿銘職業(yè)生涯的習慣,如果幾位建筑師進行公平競爭,必然意味著在評選過程中與業(yè)主避免接觸以避嫌,帶來的后果就是設(shè)計和現(xiàn)實的脫離,以及設(shè)計方案執(zhí)行的面目全非。

但法國法律規(guī)定,大型項目建設(shè)必須進行招標,密特朗陷入了左右為難。

貝聿銘

最后密特朗想出了一個點子:因為盧浮宮改造工程不是新建,因此密特朗主張盧浮宮首席建筑師喬治·迪瓦爾領(lǐng)導整個工程,貝聿銘在名義上是喬治的助手,以此避開法律上的招標程序。同時密特朗絕對授權(quán)貝聿銘進行設(shè)計。

“盡管心情十分激動,但我并沒有馬上接受這個項目,而是請求密特朗總統(tǒng)給我四個月的時間去仔細探索一下。盧浮宮的歷史和法蘭西的歷史緊密相連。我需要好好地對此進行了解和研究。從12世紀到現(xiàn)在,一個個統(tǒng)治者來來去去,不斷拆拆建建,盧浮宮可以說是法國人的紀念碑。”貝聿銘還是有眾多顧慮:“我起初以為,向密特朗申請這四個月的時間會遭到拒絕,甚至讓他改選他人。因為時間比較急,他確實有不少壓力,急于做出一些成就來。”

然而密特朗非常焦慮,從1981年上臺,他一任只有7年時間,此時已經(jīng)是1983年了。

貝聿銘背負壓力,沉浸在對盧浮宮的研究中。

如何讓古老皇宮與大型博物館和諧融合,還能體現(xiàn)出時代發(fā)展的深刻面貌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

安德烈·勒諾特爾設(shè)計的凡爾賽宮后花園給了他啟發(fā):“給我最大啟發(fā)的莫過于勒諾特爾。金字塔的律動來自整個建筑的幾何性,而這種幾何性正是根植于法國文化的。”

凡爾賽宮后花園:秩序、和諧以及平衡

貝聿銘含蓄地向密特朗講了一部分自己的設(shè)計初想,密特朗非常急于把事情確定下來:“好的東西就讓它一桿子走到底,這樣大家誰也無法再回頭。”

對于他的政治生涯而言,速度無比重要。11月,密特朗看到了貝聿銘的初稿,宣布:“1986年必須完成玻璃金字塔的第一期工程。”

要想快,首先要讓歷史建筑高級委員會通過建筑方案。

然而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從最開始密特朗授權(quán),這件事就引起了法國人的公憤。官員和民眾紛紛指責總統(tǒng)把重任交給一位外國人,丟盡了法國人的臉。

而貝聿銘拿出的玻璃金字塔方案,引起了責難的高潮。

1984年1月23日舉行的歷史建筑高級委員會會議,是貝聿銘一生最難忘的會議。

“整個建筑是一個被‘埋在地下’的建筑,金字塔就像是他的穹頂。這個地下建筑的建造遵從一種不可反駁的內(nèi)在邏輯:將盧浮宮兩邊的樓聯(lián)成一個高密度的整體,為它提供以前嚴重缺少的接待、技術(shù)管理和學術(shù)研究的空間。假如這一嚴重匱乏的現(xiàn)象不得到解決,盧浮宮漸漸就會淪為一個1908年前的墓穴。”

為此,貝聿銘將給盧浮宮安裝一顆“心臟”,而且,“這顆心臟需要光。金字塔最重要的不是它特殊的形態(tài),而是它將光線帶入了地下的兩層空間。同時,作為主入口,游人可以通過它進入盧浮宮周圍的三個館”。

67歲的貝聿銘在黑暗中中介紹他的設(shè)計方案,然而委員會成員們瘋狂地批評貝聿銘的設(shè)計。

“我們這里可不是大馬士革!”“你為什么要到巴黎來毀掉我們的建筑遺產(chǎn)?”“不可理喻!”“一個巨大的破玩意”“很便宜的假鉆石。”

不懂法語的貝聿銘不知道對方說了什么,但他身旁的女翻譯卻已經(jīng)含著淚水無法再翻譯下去。貝聿銘后來回憶:“那是一次可怕的會議。好在我懂的法語有限。當時如果我聽懂了他們講些什么,我一定會離開的……他們并不要求我解釋方案,而是一個一個地攻擊我,而且都是一些名人,是建筑學院、美術(shù)學院里最有名、最受人尊敬的人……為我翻譯的那位女士很想為我抵擋那些充滿羞辱的抨擊,委員會當時就想把這個工程置于死地,他們差點就成功了。”

最終,在主持人的引導(在總統(tǒng)的壓力)下,49個投票人里,18個無條件贊成,13個堅決反對,17個人總體同意但對金字塔部分持保留意見。“這是一個我們得到的最好結(jié)果。因為這個委員會在原則上是反對一切新建筑的,要知道,他們駁回了以往各屆政府的所有建筑方案。”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然而反對并沒有結(jié)束。

《法蘭西晚報》、《自由巴黎人》《世界報》等媒體的報道,在法國掀起了普通民眾的反對浪潮。

貝聿銘必須做點什么,否則,失敗的不僅是他,還有密特朗總統(tǒng)。

“旁人接受不接受對我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接受不接受這個比較重要一點。”貝聿銘回憶說,他認認真真,反反復復地思考下來,還是認為自己是對的。“無法找到任何一種新建筑,能夠和被歲月磨損得黯淡無光的舊宮殿渾然一體。而通體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既能為館內(nèi)提供寶貴的光線,也能夠反射周圍的老建筑,讓它們互相呼應。而且,這個簡單的幾何圖形不僅不會顯得突兀,反而可以襯托盧浮宮的莊重與威嚴,它還能夠跟凱旋門和協(xié)和廣場的方尖碑連成一體,為巴黎的中軸線錦上添花。另外,金字塔形可在視線上盡可能不影響主體建筑。”

盧浮宮與金字塔的完美結(jié)合

確定自己是對的以后,貝聿銘展開社交手段,他拜會巴黎的名流、貴族與官員,讓他們從反對者變成支持者,甚至說服巴黎市長希拉克支持自己,而他本來是密特朗的政敵。

希拉克在媒體面前表示自己支持貝聿銘的金字塔方案。但要求貝聿銘做個一比一的實物模型放在盧浮宮前以檢驗。

1985年5月1日,一個同比金字塔光纜結(jié)構(gòu)模型被放在盧浮宮的拿破侖庭院中。人們被征服了。貝聿銘后來說:“金字塔這一仗持續(xù)了約18個月,希拉克對實體模型的接受是關(guān)鍵中的關(guān)鍵,是一個轉(zhuǎn)折點。”

在貝聿銘的的回憶里, 盧浮宮擴建的13年中,有 2年的時間都花在了吵架上。

密特朗總統(tǒng)視察盧浮宮進度

貝聿銘為盧浮宮新增了一個5英畝的地下樓層, 包含巨大的儲藏空間、運輸藝術(shù)品的電車、擁有400個座位的視聽室、 會議室,一間書店以及新增的8萬2千平方米的展覽空間,而玻璃金字塔只是“明亮的象征性構(gòu)造”,是用來向盧浮宮本來的建筑致敬的。

1988年3月4日,在距離法國總統(tǒng)大選還有兩個月的時候,密特朗在新建成的金字塔里授予貝聿銘法國最高榮譽獎章。

貝聿銘在盧浮宮金字塔前

隨著時間的推移,玻璃金字塔本身,也已經(jīng)成為盧浮宮歷史的一部分。

1988年3月,密特朗在玻璃金字塔工地里接受電視直播采訪。

他的第一個7年任期行將結(jié)束,距離當年5月份的法國總統(tǒng)大選只有兩個月的時間。

盧浮宮改造項目還沒完工。

如果密特朗不能連任,如果法國財政部不從盧浮宮遷出,那么盧浮宮是否還能完成?

密特朗最終以54%的支持率獲得總統(tǒng)連任。

這是貝聿銘的金字塔,也是密特朗的金字塔,也是法國的金字塔。

密特朗在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前

1989年3月29日,連任的密特朗為金字塔和正下方的拿破侖大廳剪彩。人們?yōu)樨愴层懝恼疲澜缍荚跒樗淖髌饭恼疲浾卟稍L貝聿銘時,“他的臉亮的像金字塔”。而游客蜂擁而至,越來越多。

1993年11月,盧浮宮改造工程完工。

夜晚的盧浮宮金字塔

因盧浮宮設(shè)計方案,1983年貝聿銘獲得了普利茲克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