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隨風飄,余生不將就

距離最近我從上一家辭職已經有一周左右的時間了。在這一周以來,每天我東轉悠西轉悠,也是一直閑著。偶爾走走人力資源,面試個公司,然后去周邊玩一玩。在這一天天的生活中,時間很快過去了。一方面感到愜意的同時,另一方面是內心的焦躁。接下來對我來說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工作的著落,沒辦法,畢竟普通如我。

有一句說的好,要按照你想的去生活,否則,你遲早會按你生活的去想。

1、

有人說工作需要積累能力,積累核心競爭力很重要,要為以后長遠做打算。

我深以為然。這也是我從上家離職的原因之一,學不到什么東西,那還呆著干啥。

我做的是編輯。修改畢業論文的那種,直接從某網站上下載好現成的論文,再按照字數要求,對照論文用自己的話修改一番,然后用知網檢測重復率不高就算通過。

要說增長什么寫作經驗的話。沒有。像這種寫作能學到啥呢?不會學到啥的。時間上雖然自由,但前方也一眼就看到頭了,頂多是修改字數的速度加快,錢增加一倍二倍,這個又夠干啥。

在做這個工作的過程中,有時候寫多了,就會忘記寫了啥,因此我們每天都需要記錄有論文字數以及多少錢。我寫了半個月,大概一共寫了4w字,800左右。而這點錢壓根生活都成問題,就算我速度提升一點,半月15天,1500,還是不夠,只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長遠打算的話,停下來就沒有保障了。這是另一方面的原因,工資低沒有安全感。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現在來說,我的自信度增長了一些!寫了10幾天,像那種畢業論文都是說哪個哪個現狀的不好,然后通過某方法提高它!這就好像原本一個不算很丑的人突然有一天看到一個比他還丑的人,然后每天都是見到這樣一種情況,想不增加自信度都難!

阿,我這風華絕代的容貌啊~

2、

大概就是這樣一個情況,在離職后,心里也是一直猶猶豫豫著。

常言道:興趣是第一生產力

屏蔽那些不喜歡做的,捫心自問,關于寫作,我無疑是有興趣的。而像上面這種修改論文其實并不需要動多少腦子,系統檢測過就過,也沒人教,沒人指導,無疑獲得不了什么收獲。

選擇大于努力。要選就應該選擇那些真正能夠鍛煉到自己的寫作,比如新媒體寫作。

在前些天看到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選擇那些大眾容易走的路注定淪為大眾,這很公平。你有怎樣的選擇,就會有怎樣的一生,而優秀依然是少眾。

現在來說,公眾號,相關自媒體雖然“沒落了”,沒了紅利期,但是在這個時代,好的不說,不濟也是鍛煉自己思維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提到:一個人要想成為高手,需要經過需10000小時的刻意練習,任何人都可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會開車,那你肯定知道,像一個新手學習開車那樣,開始階段需要想著掌握油門,怎么剎車,怎么轉彎,但熟練了之后,完全是下意識的自動行為。

有一句話叫做行行出狀元。是的,如果目標是以金錢的增多需求為導向實現財富自由的話,那這句話有待考量。若是每天都是大量重復的單一勞動,是可替代性很高的工作,比如環衛工人這種,如果是人人都能做的工作,那為什么給你很多錢呢?

另外,一個人若是反復換行業,在這個行業做了,換了另一個行業,這樣若還想成為行業內高手,那就洗洗睡吧,夢里什么都有。

當然,若是在這個行業內達到頂峰了,如果精力仍然充沛,可以嘗試另一種選擇,做人家眼里的“斜杠青年”?;蛘哒f放棄現有的,從新開始。而這樣的選擇無疑是毛姆筆下的那個抬頭看月亮的少年。令人佩服。


對于寫作,我是個小白,遠遠達不到高手的境界。準確一點的來說,尚且不熟悉寫作。

而接下來我若是繼續在這個行業內扎根無疑是很好的選擇,在這個行業內時間長了,就算不是高手,也定會有小有成就。

3、

然而,現在來說我的內心更加傾向于體驗一些未知,一些體驗不同的工作。否則,我不能安心在這個行業內寫作。

或者換一種角度上來說,通俗一點的說法是,我的心靜不下來,沒有浪夠!

如帕斯卡所說:心靈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及。

關于寫作,我想在平常練練筆,形成自己的文風,然后再進入這個行業專心寫作。

這世上或許有這樣兩種人,一種人是在腦海里直接構思編寫,另一種人是經歷過之后構思編寫。

在這方面,有兩個典型的代表。具體是誰我記不得了,是兩位音樂家。一位莫扎特,他一直在腦海里創作音樂直接寫在紙上,而另一位是寫出來不斷修改,最終成形。

我傾向于第二者。



關于目前我所在的城市,人均工資水平并不是很高,心里正打算著換個城市。

這世上或許有一種完美主義,或者說是強迫癥。放在看書的角度上來說,翻開一本書后,不看完不換。放在城市的角度上來說,想要把周邊的精彩都體驗個遍,再換個地方。

這不,我或許就是完美主義一分子。在這幾天,我也是把周邊都游玩了一番,動物園,周邊景點,沒去過的地方去看看等等。

以下拍了一些圖片。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路途中心情得到舒緩的同時。閑著的這幾天無疑也是少掙了幾個億…

有一點感受就是,或許有時候盲目的,沒有目標的去體驗就沒有什么意義。

就像在大海中航行沒有羅盤,最終失去方向。

世界之大,超乎想象,一個城市或許尚且都體驗不完,只是浪費了過多的沉沒成本。

4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本書,那它的劇情,由我們每個人去決定。席慕蓉有首詩我特別喜歡: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接下來怎么選擇呢,我想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體驗之路,合理進行。跟隨內心,不負人生,不負自己。

有一句話說的好: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

干就完了!

現在我已在路上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在念叨一句開頭的一句話:要按照你想的去生活,否則,你遲早會按你生活的去想。

共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