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銷售型公關引發的思考

今天看到一位名為邱子真的人寫的一些公關行業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名字叫《銷售型公關成知名企業最愛》,這個名詞是她個人結合10多年的工作經歷,總結出來的。而這個名詞,當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覺得有點新奇,同時也深以為然。

對于從事營銷類、公關類、廣告類、品牌類工作的人來說,面對變幻莫測的傳播環境,每個人都想找到一個支點,找到一套適用的模式。一方面,用以應對工作,以前瞻之姿讓日常的策劃、運營工作能夠的新應用;另一方面,用以滿足客戶所需,真正通過為客戶解決問題來提升服務質量,增加信任度。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銷售型公關”其實就是直接跟產品的銷售量掛鉤,直白點說,就是通過一系列推廣,能夠直接讓客戶賺到錢。其實,這個KPI考核的標準已經是借用了廣告的規律。之前看葉茂中的營銷策劃書,他所信奉的廣告理念,就是讓消費者記住廣告,記住品牌名稱,讓銷量說話。邱子真和葉茂中的觀點類似,只是她將這一標準運用到了公關行業。

其實,公關的目的歸根結底也是為了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只是相對于廣告,公關的手法更經濟,而且某些時候,比廣告的效果要好。雖然這個行業也是魚龍混雜,真正做到有技術含量的也是鳳毛麟角。但是,隨著“公關第一 ?廣告第二”概念的流行,以及越來越多傳播形式的出現,公關行業也成為大家角逐智慧的戰場。

到底怎樣才能勝出?邱子真提出的這個概念,具有很可觀的參考價值。畢竟企業花了錢,他們是想有所回報,而且是源源不斷的回報。這個回報第一需求是美譽度,第二需求就是銷量。甚至第二需求會一躍而上,超越第一需求。就好比現在流行的CEO形象打造手法。他們喜歡在各種平臺曝光,目的也無非就是為了通過個人具化的形象來吸引消費者進而關注企業這個虛化的形象。小米手機的雷軍,聚美優品的陳歐,阿里巴巴的馬云……越來越多的企業主成為商業明星。

而公關行業的從業者,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方式滿足企業的所需。不管是CEO形象打造,還是創意事件策劃,互動營銷,幾乎要調用一切可以傳播的平臺進行輪番轟炸,而最終就是讓這些內容潛移默化地進入消費者的頭腦中。之前是廣告的方式,現在則是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