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解釋“一廂情愿”呢?
一廂情愿的感情也許稱不上愛情。
這仿佛無線電報接收機,只有由對應發射機發射的和具有相同頻率和密碼的電波才會被分揀和接受,而其他電波會同時消失在空中。
一廂情愿的那個人便是消失在空中無數無線電波的其中一種。
相愛的兩個人,在一個世界一個頻率里,可以同時進入到睡眠的同一階段,大腦發射的是相同頻率的腦電波。
一廂情愿的那個人,便是在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個頻率里。
通俗一點來說,你不可救藥像染了毒一樣的愛著人家,而對方都不愿意搭理你。
或者說你告白了一次又一次,人家很無所謂的說,關我什么事,如果有所謂的話會說,你不是我的菜。只差沒說閃一邊去,哪涼快哪待著。
相愛是一種幸福,可以溫暖相擁,彼此牽掛。
一個愛你的人,可以寵你、愛你。
可是你若一廂情愿的愛著的是不愛你的人,那么你從中收獲的卻是失望、傷心、自我貶低、自我否定等負面的情緒。
可是既然這樣,為什么一廂情愿也會上癮?
1.
愛一個人是真的可以上癮,一廂情愿更是會欲罷不能。
《三生三世》里的素錦大概算得上是一廂情愿到難以自拔的典范。
在天宮里作為先烈之后的昭仁公主素錦,從小便喜歡天族太子夜華,然而夜華不為所動,她大膽告白,夜華決然拒絕,她縱然傷透了心,依然執著地喜歡著他。
在九重天幾萬年的時間,她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愛夜華,她覺得他那么愛他,在他身邊那么多年,總有一天他會愛她。
可是,夜華愛上凡人素素。
她嫉妒,她看著夜華為了愛素素費盡心思。
她想,素素不過是個凡人,除掉她,夜華便是她一個人的夜華,素素在素錦的千般“折磨”下跳了誅仙臺。
于是,她借著結魄燈受了夜華一劍,入了洗梧宮,從此做了夜華連看 一眼也不愿意的側妃。
三百年后,夜華將白淺帶入天宮,小天孫阿離喚她娘親,素錦又一次失望了。
夜華愛過司音、愛過素素,愛著白淺,唯獨沒有愛過素錦。
單相思的素錦從來沒有得到過夜華的愛,因為夜華本就不愛她,自然也不會給她愛。
她只知自己委屈,卻不知道夜華是真的不愛她,不管是幾萬年還是十幾萬年。
她看了他對素素的溫柔,對白淺的付出,受慣了他對自己的冷漠怨恨,便越是想要來自于他的那份溫暖。
有的東西,越是得不到,便越是想要,比如愛。
幾萬年的付出,幾萬年的執著,幾萬年的心計,要那樣放棄,她怎么舍得。
倘若放棄了,她的人生似乎都沒了意義。
在愛夜華的這條路上,素錦撞了墻,便想著翻過去,哪知翻墻之后又是一面墻。
愛情里的一廂情愿太像賭博。
投入地越多越無法收手,越難收手,便越義無反顧。
輸了一局總想著第二局便能贏回來。
第二局輸了,說自己是不小心,下次一定能贏回來。
如此循環,一直到血本無歸。
2.
一廂情愿的愛能戒得了嗎?
一廂情愿的愛,素來得不到,卻又放不下。
得不到的愛,對于我們來說有著致命的誘惑,就像男人心里永遠的初戀。
《何以笙簫默》里何以玫從小便喜歡自己的“哥哥”何以琛。趙默笙和何以琛相戀后,她說要和趙默笙光明正大的競爭。
看起來溫柔如水甚好欺負的何以玫有著“擅抓蛇七寸”的本領,也間接導致了趙默笙的離開。
她也以為趙默笙走了,何以琛便會喜歡她的。
可是怎么會呢?
她在何以琛身邊陪了十幾年,何以琛倘若會愛她,便不會有后來的趙默笙。
他愛趙默笙,對他而言,愛過她,別的人都是將就,而他不愿將就。
對他而言,非趙默笙不可。
她終是明白了,自己和何以琛從來不曾有愛情,不管是以前還是以后。
何以琛除了趙默笙不會再愛誰,也更加不可能愛自己,是她一廂情愿的過了度。
何以玫在這場一廂情愿里,放下了,因為她看明白了。
這種明白是自我覺察,這是自我成長的第一步。
對于何以琛的愛是何以玫的未完成事件,也因為這懸而未決的“未完成”,導致了她和路遠風的分手。
一廂情愿的愛倘若未完成,便無法投入到后來的兩廂情愿里。
好在何以玫終于覺察,何以琛只是她年少時的未竟事件,她要做的是成全他和趙默笙的兩廂情愿。
何以琛九歲入何家時,何以玫問媽媽,以琛哥哥是不是會一直在自己家。那是她最初的愿望。
從某種程度來說,何以琛幫她從一廂情愿的泥淖里拔了出來,因為,他會一直是她的哥哥。
她明白何以琛是被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糾纏了十幾年,因此懊惱時,便結束了那個“未完成事件”。
她戒掉了對他的一廂情愿,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愛情。
3.
愛情是這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內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的情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埃里希·弗洛姆
一廂情愿的愛情,是一個人的“未完成”,要想解脫自己,只有去完成它。
要想完成它,要做的就是去勇敢面對。
這種勇敢面對是要能夠自我覺知,覺知這一廂情愿,覺知自己在一廂情愿里受的那些苦,比如委屈、失望、傷心、嫉妒、無助、痛苦等等,萬不能用壓抑和遺忘將那些苦排除在外。
當你看清楚自己在其中所受的苦,便會日漸察覺一廂情愿的付出,永遠無法收獲愛。
放下那份執著,完成那個未完成的一廂情愿,如果在其中受了委屈就委屈,不必自我催眠地合理化,告訴自己“ta其實不是這樣的”。
只有結束一廂情愿的付出,才能投入到下一場兩廂情愿里,也才能收獲愛。
愛的前提是付出,沒錯,因為愛所以愿意去付出,但是不是說要一直一廂情愿的付出,至少那個人要回應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