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友A:“我出去了,記得早點洗澡啊,水已經好了。”
舍友B:“好的。”
一個半小時后,回來了。
舍友A:“啊,我不是讓你早點洗澡的嗎,你怎么才洗。”
舍友B:“看手機忘記時間了。”
舍友A:“……”
就這樣本來你一進宿舍就可以洗完澡就上床睡覺,硬生生被往后延遲了一個小時,甚至是更久。
這種事情應該在大學生活里是很常見的,畢竟到了大學大家都開始了自由安排生活時間的權利。不像高中一樣每天定點起來,定點上課,定點關燈睡覺。
我和我舍友最大的區別大概就在于,在進入大學之前我已經在模式化集體宿舍生活六年了,每天都都早早睡覺。還記得大一初,六點不到我就開始拿出盆洗澡還被舍友認為奇怪怎么那么早。
組長:明天中午十二點集合去XX,大家不要遲到了。”
其他隊員:“收到!”
第二天十二點整,人員未齊,過了十分鐘,才有一個人匆匆趕來。
“不好意思,來晚了,下次注意。”
就這樣原本定好的時間被一個人硬生生往后耽擱了,讓大家都為了一個人的遲來而浪費了十分鐘。
以前中學聽老師對遲到的同學說過一句話,“我現在不說你們,為你們耽擱一分鐘,全班60個人就會耽擱60分鐘。”但后來上了大學才發現,很多人都喜歡踩點,要么就是遲到,甚至有的人把這個當成一種風氣。這樣就迫使那些原來喜歡提前到的人被迫地去等待他們,等到這些人開始厭煩等人之后就也同樣開始拖延,長此以往就行成一個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