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晨讀 | 為什么成長就這么難?

我的朋友小磊最近很焦急,因為他感覺,自己身邊一下子就冒出來好多人當上了“斜杠青年”,有的人還“連跳三級月薪十萬”,他深感“今年不努力,年年徒傷悲”。

“我好迷茫,網絡發達到5米開外,全是牛人,只剩下我無處安放的靈魂”

“大家都在學習,我不學點什么,就好像跟不上了?!?/p>

是啊,前兩年是“世界這么大,我想出去走走”?,F在是不報上一兩個網絡課程,嘴里不說出一兩個聽著云里霧里的概念,都不好意思標榜自己是“積極向上的知識分子”,顯得趕不上大部隊的“認知升級浪潮”。

但用錢買下了個“安心”后,很多人就沒有“然后”了。因為成長帶來的焦慮,被“已購課程”深深地撫慰了。

當新一波焦慮和迷茫到來之時,只需要動動手指,又能消停一段時間。

大批的公眾號,在年底不停地給你倒計時,做年終總結的時候,你回頭瞧瞧:“今年又這么虛度了?!?/p>

而跟你一塊兒報班的小伙伴,可能有的人出書,有的人出名,有的人出息,而你,卻只能對自己出氣。

“為什么我的成長就這么難呢?”

因為你只是心動,不行動。

有人會說,我買課程了呀,你以為你是霍金嗎?全身只剩下了一根手指能動?

那霍金還用那根手指寫書了呢,你呢?充其量是把自己的手變成了“送財童子手”。

大道至簡,成長無他,唯有“行動”。


1 謀定而后動

俗話說,不打沒有準備的仗。成長其實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就像是去打口井,今天這里挖個洞,明天那個挖個洞,精疲力盡而無所得。

那么想打好一口井,需要做什么呢?

【經濟基礎】

你得有開發資本。沒錢,連打井的工具都沒有,更別說因為打井而無法謀生計這件事情。

【渴望】

為了能夠喝上水,我甘愿忍受這打井的痛苦,有一干到底的決心;

【意志】

我是不是非要打井不可?還是直接靠買高額的礦泉水度日,就算了?

買好心理及物質的【雙保險】,才是你開始打井的好機會。


2 “五挖”原則

挖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得每天挖,堅持挖。

如果一口井挖到100米出水,即使工具再好,也不能一打到底。假設你的工具一次只能挖1米。

不管深度如何,告訴自己,一天至少挖5次,只要每天堅持挖,井總有出水的時候。


3 井不出水不停手

如果想要別人支持你的“打井事業”,你至少得挖成一口井出來,才能夠讓人相信你是有“打井技術”的。光靠嘴上說“我一定能打井成功的”這樣的話,也只是徒勞。

看完打井的故事,就趕緊回頭數數自己報過的課程,買過的書。


找找自己想要鉆研的方向,挑對你最重要的課程和書,每天哪怕學習10分鐘,復習10分鐘,堅持1年,3年,絕對會有大不同。

道理都懂,什么時候開始行動,全看你。

如果你沒做,就千萬別說自己知道這個“道理”。

就像是我認識劉德華,但我沒法說,劉德華認識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