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小磊最近很焦急,因為他感覺,自己身邊一下子就冒出來好多人當上了“斜杠青年”,有的人還“連跳三級月薪十萬”,他深感“今年不努力,年年徒傷悲”。
“我好迷茫,網絡發達到5米開外,全是牛人,只剩下我無處安放的靈魂”
“大家都在學習,我不學點什么,就好像跟不上了?!?/p>
是啊,前兩年是“世界這么大,我想出去走走”?,F在是不報上一兩個網絡課程,嘴里不說出一兩個聽著云里霧里的概念,都不好意思標榜自己是“積極向上的知識分子”,顯得趕不上大部隊的“認知升級浪潮”。
但用錢買下了個“安心”后,很多人就沒有“然后”了。因為成長帶來的焦慮,被“已購課程”深深地撫慰了。
當新一波焦慮和迷茫到來之時,只需要動動手指,又能消停一段時間。
大批的公眾號,在年底不停地給你倒計時,做年終總結的時候,你回頭瞧瞧:“今年又這么虛度了?!?/p>
而跟你一塊兒報班的小伙伴,可能有的人出書,有的人出名,有的人出息,而你,卻只能對自己出氣。
“為什么我的成長就這么難呢?”
因為你只是心動,不行動。
有人會說,我買課程了呀,你以為你是霍金嗎?全身只剩下了一根手指能動?
那霍金還用那根手指寫書了呢,你呢?充其量是把自己的手變成了“送財童子手”。
大道至簡,成長無他,唯有“行動”。
1 謀定而后動
俗話說,不打沒有準備的仗。成長其實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就像是去打口井,今天這里挖個洞,明天那個挖個洞,精疲力盡而無所得。
那么想打好一口井,需要做什么呢?
【經濟基礎】
你得有開發資本。沒錢,連打井的工具都沒有,更別說因為打井而無法謀生計這件事情。
【渴望】
為了能夠喝上水,我甘愿忍受這打井的痛苦,有一干到底的決心;
【意志】
我是不是非要打井不可?還是直接靠買高額的礦泉水度日,就算了?
買好心理及物質的【雙保險】,才是你開始打井的好機會。
2 “五挖”原則
挖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得每天挖,堅持挖。
如果一口井挖到100米出水,即使工具再好,也不能一打到底。假設你的工具一次只能挖1米。
不管深度如何,告訴自己,一天至少挖5次,只要每天堅持挖,井總有出水的時候。
3 井不出水不停手
如果想要別人支持你的“打井事業”,你至少得挖成一口井出來,才能夠讓人相信你是有“打井技術”的。光靠嘴上說“我一定能打井成功的”這樣的話,也只是徒勞。
看完打井的故事,就趕緊回頭數數自己報過的課程,買過的書。
找找自己想要鉆研的方向,挑對你最重要的課程和書,每天哪怕學習10分鐘,復習10分鐘,堅持1年,3年,絕對會有大不同。
道理都懂,什么時候開始行動,全看你。
如果你沒做,就千萬別說自己知道這個“道理”。
就像是我認識劉德華,但我沒法說,劉德華認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