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嗎?當然是,不需要懷疑。
那它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這是個復雜的問題,不過用一個簡單的譬喻就可以明白。
假設究竟的智慧就像是一片大海。這么假設是因為大海的特性,廣大深遠,循環往復,很難干涸。與智慧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無始無終的特性類似。
大海的深處平靜寂滅,但表面不免會泛起波浪,撞擊到巖石孤島,還會產生泡沫。這本平常得很,然而,在海里無憂無慮生活著的一條微生物,偶爾被裹緊了泡沫里,覺得很有趣,就住了下來。沒想到住得久了,還真當泡沫是自己的家,忘了泡沫下的大海才是它的歸屬。
泡沫是因為海水撞擊巖石而生,因緣的產物,特性是生滅得很快。而且相比于大海,泡沫里所能獲取到的養分少得可憐,可以想見。那條微生物在里面過的是怎么忙碌的日子,終日為飲食起居奔波。其實只要偶爾停下來,仔細看看泡沫外的世界,就能知道自己的本來處所。
但是它沒有,眼看這個泡沫要破掉,就著急忙慌地游到另一個泡沫里,游過去,游過去,不休不止。前輩微生物看穿了真相,留下了一堆指示,希望它能領悟出離,它也不當回事......
看到這里,估計很多人就已經明白了,這個世界,我們這幅身軀,都是那個泡沫。而生命的意識,就相當于微生物。因為無明,我們硬把自己塞進一個又一個“泡沫”里,還以為這就是人生。除了婆娑世界以外,三界還有許許多多的泡沫等著我們去追逐,去輪回。諷刺的是,真正的“家”其實就在身邊。
泡沫也屬于大海,也是真實的存在。唯一不真實的,就是我們有所住的心。換句話說,明明有豪宅,非要窩在狗屋里,這不就是造嗎?這不就是作嗎?
所以佛教稱之為造作。
永遠都要記得,我們本就在智慧的海洋里,從未脫離過。
只是我們的心,已離開得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