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在互聯網的數字化生活里待了太久,這個月,從杭州來到北京的遷徙,讓我頭一次切身感受到物理世界給我的無盡羈絆。
首先,搬家讓我收拾出了大量低頻使用的物品,比如衣服、鞋子、包、書、文件、票據、床上用品、碎紙機工具箱等。它們的物理遷移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來整理、打包,還需要耗費金錢來寄送,再加上我平時用于維護它們的成本(洗曬收、占用屋內空間、存放位置的識記),相較之下,這里面絕大多數物品所帶來的使用價值實在太微弱了。
其次,伴隨著城市的遷移,戶口、檔案、黨組織關系、社保、醫保、公積金等這些平時并沒有什么存在感的東西紛紛涌現了出來。所有這些附屬關系的遷移,都需要你本人攜帶著各類物理材料,在不同的城市間穿梭才能辦理,這在習慣了手機訂座、訂票、外賣上門的我看來,簡直慘無人道。更有趣的是,這些附屬關系的遷移并不能給你帶來任何直接的好處,只是因為這套管理制度是如此低效,以至于你不得不和那些以此謀生的公務人員一起,在這一刻,為了它的運轉而免費地出一份苦力。
在數字化的生活里待久了,就會特別害怕自己變得越來越「重」,包括所有物理世界給你帶來的壓迫和奴役,當然這遠遠不止我上面說的這些。
越是精致的衣物和鞋包,越需要悉心的呵護,存放、清洗都有著嚴格的講究。有的不能機洗,只能干洗或手洗,那就得額外送到臨近的干洗店,或是騰出時間手洗,當然可能還需要配備專門的手洗液;有的不能用烘干機,必須平鋪晾曬,那么就會需要額外的晾曬物件和一個足夠大的晾曬空間;有的需要經常熨燙,以保持一個可看的樣子,那么就會需要一個額外的熨燙設備……
紙張也同樣是一大壓迫,辦公文件、個人檔案證書、購物小票、書籍報刊、紙幣,它們所占據的重量和空間,以及你需要以物理方式管理的成本,比如你會需要書柜、文件夾、馬克筆、訂書機、碎紙機、錢包等。哦,這一切簡直糟糕透了。
接下來,說說車子和房子。
經常會和朋友聊買車的問題。我總是認為,在如今的城市環境下,持有一輛車所受到的壓迫大于所帶來的自由:
1.選購的過程——跑遍全城的4S店,做大量的功課,與銷售員做來回地砍價。
2.意外的風險——車出了問題你要負責送修,定期保養;上路有違規的風險,你必須研究和遵守規則,了解哪天限行,哪條路不能走,限速多少;上路更有大小車禍的風險,所以你需要謹小慎微地駕駛,同時負擔一份額外的保險,并在出現事故時負責送修。
3.司機的勞累——當你有了車之后,你會多出許多額外的責任,各種接來送往,誰叫你有車呢?
4.停車的痛苦——打算去城里任何地方,都要提前搞清楚那個地方是不是好停車呢?很多時候都得繞了一圈又一圈才能尋覓到一個位子,并在心里回顧側方位停車的種種要領。停車費什么的更不再提。
除了車子,再說說房子。持有一套房子的成本,同樣是極高的。假設房價保持穩定(在一個正常的發達社會里算是常態),那么每年持有一套房子的成本幾乎等于購買價格的6%(按較為保守的投資策略),這里的購買價格還包括裝修、家電、家具等等,這些物品每年還會有折損,所以6%已然偏低。在北京,一套均價5萬的房子,60平,加上裝修家電稅費的總購買價格應該在300萬以上,我們按照330萬計算,它的年持有成本將近20萬。而在真正代表房屋居住價值的北京真實租房市場中,這樣的房子年租10萬已屬不易。
那么,凈持有成本僅僅是10萬么?不,你遷徙的成本也將同時升高,你將不再愿意接受其它城市的工作,甚至是城市中其它較遠區域的工作。
當然,反對者看完或許會有自己言之鑿鑿的理由。有人會說,持有一輛汽車的好處是我在緊急情況下,比如生病、災難時能夠有穩定的保障;有人會說,把衣服送給別人打理不太放心;有人會說,持有一套房子的好處,在于不必擔心房東到期把房客趕走……
在我看來,O2O正在解決的就是這些問題,它盡可能地將一切數字化,接著將人的需求與物理世界極其精細而高效地對接,讓你相信社會的協作,極大提高社會的運轉效率,你來到任何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有熟悉并可信賴的解決方式,來解決你的衣食住行,共享、協作、信任將重塑我們習以為常的私有制基礎。
但是說到底,相比數字世界,物理世界始終都在以一種低效的方式的運轉,所以我心目中O2O的終極形態,只有擺脫物理世界,人類才能不再受到任何羈絆,獲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