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號晚上,作為魔力演講M19畢業生,我在大群里完成了10分鐘以內的語音分享(演講)。然后得到了泥叔的又一次夸獎(現場夸過一遍)。
思緒,一下子被拉回到M19。
一、結緣魔力演講的2位大咖
我是如何結緣《魔力演講的6個引擎》,又是如何被泥叔、荔枝哥吸引,這一切,要從2017年說起。
當時,DISC國際雙證班進行到F41期上海班(史上超長的4天版),有一位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男子,送來一個蛋糕(我還吃到一塊),上面寫著“撩動神州——泥叔、荔枝哥賀”。后來我在F48現場見過泥叔,只是驚鴻一瞥。
海峰老師跟我說,泥叔和荔枝哥都是很厲害的培訓師。我呢,沒什么特別大的夢想,就想跟厲害的人站在一起。
時過境遷,誰也沒想到。
2年后,我已經是DISC雙證班的聯合主講。
2年來,魔力演講也已經成功舉辦了19期。
緣分有時候就是這樣,種子從來都是不經意間,埋下去的。
二、魔力演講的3大魔力
2天1夜的課程內容,干貨非常多,我的筆記也記得非常多,只不過我的記錄方式是“培訓師角度”,在此不便劇透。
而且,我始終認為,課程的感受一定是來自課上,而不是別人轉述。課程的精華一定是自己吸收,而不是旁人的敲打。課程的吸引力并非內容本身,就像你拿走我的課件,也講不出我的效果。
不墨跡,直接說,魔力演講的3大魔力:
魔力01:頂級導師
學習要跟最牛的人學,要向源頭討教。
泥叔和荔枝哥在演講領域,都是響當當的人物,魔力演講的六個引擎,源頭就是他倆。
因為職業的原因,我的身邊演講培訓師、演講教練不少,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人一多,就犯暈。
泥叔和荔枝哥的氣質擺在那里,有時候不需要解釋太多。作為圈內人,我覺得羅列title都顯得多余。
背景、經驗、閱歷,對演講的研究。
衣品、話品、人品,對生活的態度。
選課,有時候就是選【導師氣質】。
魔力02:社群場域
培訓界有幾個做的特別好的社群,一個好社群,就是一個好場域。
演講是個圈,訓練靠大家,一個人琢磨不比一群人交流。魔力演講創造了這樣一個圈子,并提供了展示的機會,運營的手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群”。
M19班級群、魔力學院大群,前置后置的課程,隨時隨地的魔友分享,如果你對演講感興趣,或者對那個演講的人感興趣,你可以天使評,也可以魔鬼評,你可以傾聽,也可以鏈接。
社群里也是臥虎藏龍(你看,我的不少老朋友都在),聽聽別人怎么說,看看別人怎么做,演講的技巧和心得、護嗓的方法和藥品,偶爾看一眼,收獲在眼前。
前輩、晚生、同好,對演講的興趣。
大咖、牛人、魔友,高水準的交流。
選課,有時候就是選【社交圈子】。
魔力03:創新玩法
演講是一件很潮的事,有的人把它做“土”了。
魔力演講相反,把它做得很潮,甚至潮出了一般水準。這又回到了前文提到的,導師氣質,畢竟是匹配的。
魔力演講的一個玩法是,紅酒會。每一期都要喝點紅酒,微醺的狀態,饕餮大餐、舉杯暢談,餐后走上舞臺,更顯興致勃勃。
魔力演講的另一個玩法是,詩王爭霸。顧名思義,主題演講,吟詩作對,上臺PK,看誰盡顯風流,令評委折服。
不能再說了,點到為止。
美食、美景、美女,對美好的追求。
紅酒、詩歌、演講,對愛與光的向往。
選課,有時候就是選【新鮮趣味】。
頂級導師+社群場域+創新玩法,魔力演講的3大魔力,愿你也會著迷。
三、演講從來都是重要不緊急
演講于我而言,算是吃飯家伙。
用泥叔的話說就是——“祖師爺賞飯吃”。
2013年轉型做職業講師,已經整整6年了,培訓師,固然依靠很多的培訓與引導技巧,根本還是在演講能力。
常有人說:亮叔,你是有演講天賦的啊!
我也不否認,天賦肯定有。就像泥叔夸我的【慧】那段,畢竟我的準備時間同樣只有5分鐘。但是,誰也不能忽視,天賦以外的部分——刻意練習。
不要等到想做培訓師了,才練習演講。
不要等到上市路演了,才找人輔導演講。
不要等到匯報工作,才翻書克服緊張。
我幼兒園就參加“故事大王”的PK,從初中到大學一路參加各類演講比賽(全部拿一二等獎),這算不算贏在起跑點?
唯一一次演講比賽沒拿獎,發生在職場(當時我是弱勢部門的小職員),我的前東家評委們,不知道你們好不好意思面對我。
總而言之,學演講,什么時候開始都不算晚,當然越早越好。學演講,去處很多導師也不少,我給你推薦一個:魔力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