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自冷艷,小澄始讀易

今天小澄開始讀經。首選,從《周易》開始。我和她共讀。側面看著她圓圓的腦袋還沒書本大,五歲半的小家伙奶聲奶氣的蹦出,“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稚嫩的聲,蒼茫的文,覺得這事兒吧,實在太有意思了!

記錄一下。


1 /? 一個稚嫩的生命在你手中初始,你想給ta什么?

每個人的眼界可能都是有限的、局限的。看著面前的小澄,就我目力所及,鋼琴,繪畫,舞蹈,英語,周游世界 …… 我問問自己。這些任一項,或者全加起來,就能足以支撐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根基”么?這些是不是就是我能給她的最好的東西了?

每當這個時候,總有一種空落落的惴惴不安。

最近我閑下來,開始學習太極瑜伽(一個用太極心法支撐,用瑜伽體式表現,的身體哲學“游戲” ^_^)。每當古琴聲音響起,每當琢磨那些體式要領,陰陽相生,起承轉合,順應天則,我都覺得好有意思!真好玩!


我忽然恍然,我喜歡的東西,我一生都覺得重要的東西,豈不是就是應該給小澄的東西么?(至于她長大以后喜歡什么,她可以再選。)

我坐在書房,扭頭看看我書房兩面墻書架上的書,搖頭輕笑自己,看了很多書,看書看了很遠,竟然忘記了最根基的書籍,那些我們小時候讀過、已經被塞在角落里的,我們中國文化的那些古詩文。

再說,反正,除此以外,我真的也不知道什么其他更根基,更安身立命的了。

那么就開始。



1 /? 怎么讀?


前期我做了三件事:

1、確定讀法

朋友推薦的育心經典兒童讀經理論,找來資料看了,枚舉事例,目的在說明讀經有用。但我需要的只是解答“如何讀”問題。

其中方法可取,

六經四書,137方法

這幾點夠了,先用起來。


2、確定素材

適合兒童朗讀和指讀的書本,要這三個條件:字體大、有拼音、沒有注解。育心經典的書都是整套,且必須配套朗讀CD,一次買有點太多。正在猶豫,恰好喜馬拉雅上有跟讀的朗讀音頻。順便先試小澄的反應。就從類似排列方法的書入手。開始挑書。

過程中對于那些書的排版真是想吐槽。古文內容固定,無需評論,所需不就是好讀,且需美感么。既然是古文,講究對仗,那就用對仗排列起來!既然古代文化,來幾筆勾線,插畫,留白,多好??旄?!快感!讀書也是要快感的!

差點想自己給小澄編一套。。。。最終還好,找了排列上符合的書。且用之。


3、確定開始時間,早做鋪墊:

早一周就開始給小澄做好下周要讀經的鋪墊。

上周小澄有兩天動作飛快就打開電視,我忍住了阻止,暗自跟她做交換,跟小澄說,“下周開始,我跟你每天一起讀一會兒經,讀一會兒詩哦!好嗎?” 小澄不置可否的回答,“好吧?!?/p>

一張雪白雪白的紙,這是最自然的反應。她沒有聽過《詩經》,沒有讀過《大學》,不知道什么是玄而又玄的《周易》,她只知道自己背《聲律啟蒙》還算輕松,凱叔講的《聲律啟蒙》也很悅耳,碰到機會合適展現了幾次,聲律啟蒙里暫時沒人比的過她,給她成就感滿滿。

她最幾天喜歡找我們跟她作“對”,還要求一定要反‘對’,比如“天對地”,‘九夏對三冬’。一天,趁這個機會給她掰碎講了一篇《聲律啟蒙》,她聽不完就跑開去玩兒。理解。這個階段,小澄他們還不識太多字,體會古詩詞的意境美感的確要難些。他們對世界的語音基礎是純語音,也就是停留在拼音文字階段。

我自己倒是被又對仗、又簡練到用詞極盡冷淡的字句美艷到,反反復復讀,贊嘆不已。



無論如何,今天小澄開始讀經了。

她毫無抗拒的就開始了。1) 部分因為有我陪著讀,2) 部分因為從讀詩里面她已經嘗到了古詩的節律美感朗讀快感,3) 還有部分因為遇到里面有些句子讀音好玩。比如 “知至至之”,讀起來,zhi zhi zhi zhi,我們倆讀的哈哈哈大笑。

只要能開始,好玩最重要。


我心里一塊石頭落地,長舒一口氣。這一年甚至是她少年時期,讀古詩書為根基,這個指導思想開始實施,最重要學習內容就此展開,把她泡進了美好的染缸里,我就心安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3 / 私塾

小澄讀完書睡了。我回到書桌前,竟然有些小小激動。

想想古時候,但凡對孩子有所期盼的家庭,也是孩子幼小就到處找私塾,就像我們現在找私立學校,找興趣班,一模一樣。找私塾,拜訪先生,托關系送禮物,拜托先生收下學生。學的內容,學的方法,也大致和今日我們這類家長選擇的一致 ——

古來精典,不懂先讀。

輪著讀,每天讀,慢慢會背。意思不懂已認字,手還拿不穩筷子就學握毛筆寫字。


有雅致的,老師每天上門,教公子哥兒水墨山水畫,加些古琴,圍棋。幾百年前早就盛行的可不就是今天的“私教”么。擔心一個公子學習不專,還找同齡童子陪讀。古來教育,早就實踐檢驗過了。

朋友畫作,現居書房墻上


最近跟朋友聊天都到“童子功”。我們都贊同有些東西都是要童子功的。比如古文功底,比如書法,比如審美,甚至比如世界觀。

比如我自己的例子從小父親教我讀了一點點古詩之后長大讀古文就不費力,莫里同學從五歲學書法,一出手就看出童子功,鋼琴培養出來的音感節律,比如馮唐為代表的那類人,寫作啟蒙讀物是《戰國策》,等等。

其實,說的不準確一點,沒有哪個成人之后文筆好的不是幼兒時期機緣巧合多了些閱讀經歷;也沒有哪個兒時讀書甚少的成年之后猛讀海量書籍,然后遣詞造句就能輕松有度,不落痕跡。當然,這僅僅是我看到的,有不準確,有冒犯,多多包涵。


圖片發自簡書App



4 / 不入其坑,不知其水深。


之前聽說家長要如何如何輔導孩子功課,更早以前聽說的什么叫“悉心培養”,對此,早前并無感受,甚至輕視之,以為其過濾,以為其造作。現在感受,頗有一點,深以為然了。

孩子的興趣課,你得看懂,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學校老師的目的是什么,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孩子的個人特點是什么,在哪些時候,是滲透她學習內容的好機會;哪些需要復習,哪些過了就算;哪些學習是應付,哪些學習任何人都反對也必須堅持。

孩子的言行舉止,你立刻能知道她的潛在動機是什么。她生活中可能的每一刻,都是樹立她健康向上的人生觀的好機會,處理錯了,錯過了,都是對孩子小小生命的浪費。當然,恰當的疏松度,在生活中對孩子合適的“放松”,“信任”,“不管不顧”,讓她感受她自己不是宇宙中心,也重要。


這些“放任”又何嘗不是幾重思慮以后的結果。所以她在面前,或是不在面前,樹人者(家長) 都在時時刻刻的斗智斗勇。不是和孩子斗,是斡旋孩子身邊的空氣,她攝入的養分,是作潤物細無聲的滲透。

緊一分壓迫,松一份放縱,就像在玩太極球。所以,只有深深用心的父母方能體會,那種時刻用心,默默耗腦。


總之,何為“用心”?為一個白紙一樣的小生命含苞待放時,用心,用世上最美的東西喂養她。是為義務,是為必盡之責任,亦是為無比美好之事



為你能多吃一口,一碗炒飯炒三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白天睡多了,晚上睡不著了,好像很久沒寫文章了,最近頹廢的自己都快不認識自己了。 這段時間命星被烏云籠罩,偏離原本的...
    天堂不遠閱讀 235評論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