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工作生活平衡了,你只是不想吃虧罷了!

1.

我曾經遇到這樣一個同事跟我抱怨,老板經常在下班之后還交代工作上的事情,讓他覺得生活被工作侵占。

有些時候他很想裝作沒看見,但又害怕老板心里不爽,沒事兒給他穿穿小鞋什么的,只得逼迫自己加班。

于是我看見他就在上班、下班后被老板@、被迫加班、心情超差、工作效率低下……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復。

最后,他爆發性地跟老板吵了一架,決定把工作和生活劃分界限,要做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我其實真的很想吐槽,你這哪里是工作生活不平衡的問題啊,你純粹是不想吃虧罷了!

你把自己的時間當做廉價商品賣給了客戶,他還讓你買一送一、加量不加價,你當然會覺得不痛快了!

2.

當然,我也同樣遇到另外一種人。她工作得非常努力,寧愿選擇花錢雇一個保姆來打掃家里的衛生、做飯、洗衣,也要把時間花在工作上。

僅僅是工作業績的提升,她還不滿足。她會花很多時間,去做專業知識分享。把工作中的專業能力,變成經驗分享給學員,從而獲得新的身份形象和物質報酬。

她工作得很愉快,又擁有了非常充實的生活,現在又有了出版書籍的計劃,還將要接受央視的采訪……

她就好像把自己當做了一樣會增值的理財產品一樣,并沒有工作與生活的區分。

想把工作和生活劃分開來的人沒有做好工作,還把生活搞得一團亂;而經常用工作占據生活的人,卻收獲了充實的生活。

其實這兩個故事中的主人公會有如此不同的結局,并不在于他們是否進行了生活與工作的平衡,而是他們對待工作時間的態度不同。

我那個抱怨的同事,他把工作時間當作一種支出,一種會消耗他的經歷、生活的消費品。而那個“工作狂”,她把工作時間當作一種輸入,一種會增值的投資。她因為工作時間的輸入,而積累起經驗、能力,帶來了更多價值的輸出。

3.

聽起來容易,想要改變自己的思維、行為模式,卻很難。如何做到把工作時間作為輸入和投資?

找到真正想要做的工作。

我很喜歡《Overworked and Underlaid》作者Nigel Marsh在TED演講《如何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中的一段話。

他說我們需要看清一個現實,那就是很多人“他們日以繼夜地工作,從事他們痛恨的職業,目的只是為了購買無用的商品,以博取無關痛癢的鄰居的羨慕。”

對于把工作只當做工作的人來說,他們不僅又多花了時間在痛恨的工作上,并且多花的時間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好處,讓他們能夠多買一些無用的商品。因此,他們會感到憤怒,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但對于工作就是他們真正想做的事情的人,花費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是值得的。因為這些時間沒有被廉價地銷售,而是為了達成某個更崇高的目標。無論是為了獲得價值感、身份、地位還是什么。

找到那些即使沒有回報,你還依舊愿意去做的事情,把它變成你的工作,就不會因為多花了時間而感到憤怒,也不會因為生活被打擾而感到煩惱。反而會把時間當作為了成就目標,而做的投資。

這里提供一個發現自己工作定位的工具——MPS。

M=Meaning=你愿意投入時間去做、不求回報的事情

P=Pleasure=你做得很開心,有時候常常忘記了困難,即使失敗也不怕的事情。

S=Strengths=你擅長做,別人認為你很精通的事情。

列出你的MPS重合的部分,那就是你喜歡、愿意而且有能力去做的事情。

4.

也許你會覺得目前你的工作還并不是你想做的,你只是暫時需要依靠這份工作賺錢養活自己。那么你又該如何轉變思路,能夠把工作時間當做投資呢?

工作能力遷移的意識和能力

所有工作中積累起來的能力,都可以形成遷移。你肯定不想一輩子都做一線的銷售,天天跟店長討價還價。但是你可以積累起談判溝通的能力,只要有談判的場合,你就能夠脫穎而出。

不斷成功的談判,還會強化你“談判能力很強”的形象。無論你是想再去自己開公司做老板,還是想在公司做個管理者也好,都能夠把溝通談判的能力遷移過來,成就職業的成長。

有可能你現在每天做的就是寫寫軟文,發發朋友圈。但是你可以積累起文字寫作的能力,洞悉讀者喜歡看些什么的感知能力,并且找到最容易在朋友圈引爆的話題。當你知道目前這份工作能夠幫助你實現成為作家、成為主編時,自然這份工作也能夠成為你愿意花時間的事情。

所以,當你意識到目前的工作能夠幫助你積累能力,并且實現更多長遠的目標時。即使這份工作,你只為了養家糊口,也有了應該努力一把的理由。

5.

最后,我想對同我一樣的職場青年人說:

“很多情況下,我們還沒有忙到需要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地步。我們覺得工作占據了很多時間,可能只是我們工作效率低、時間管理能力不足而已。

“我們每天花8個小時,每年會花2000多個小時在工作中。工作不僅成為我們工作的一部分,也塑造了我們是誰。

“所以,去找到一份可以愉快地為它加班的工作吧!

“千萬不要辜負這每天8小時、應該充滿朝氣的人生。你值得擁有更好的工作與生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