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不太會說“不”的人——有人來請我做什么事情,我總是很難拒絕別人,哪怕我自己已經很忙,哪怕那本是別人職責范圍內的事。
于是自己的時間總是這樣不知不覺被別人要求的一些事情擠占,過后可能又有一點兒懊惱。
曾經在聽一堂微課的時候,學習了一個拒絕別人的三步法:一、對對方的求助表示理解;二、說明自己手頭的事情的重要性;三、承諾對方在另一個時間幫助他/她。往往到了第三步,別人可能就不一定需要你去做那件事了。
當時我覺得:“哎不錯喲,似乎是個好辦法呢。”可是實地操作中,仍然感覺,就算對方理解了你當時的情況,并不是所有人會撤回請求,所以到了承諾的時間你還是得花時間幫對方去做那件事啊……
直到前段時間的一天,在一次跟法國同事Fiona喝咖啡的時候,親眼目睹了一件事情,讓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拒絕的藝術。
那天我們倆正在咖啡桌旁邊聊著,另一個同事小荷拿著幾張紙過來找Fiona。那是一份統(tǒng)計辦公室用紙情況、提倡節(jié)約紙張的報告,PPT做的。小荷想要把它放到公司前臺的電子顯示屏上去播放,但是負責審核發(fā)布的人覺得報告的形式不適合放映,讓她找Fiona給她改變成適合放到電視屏幕上滾動播放的形式。
聽清來意,我以為Fiona會收下文件,帶回座位上去完成工作,因為那位建議小荷來找她的人是個職位比較高的人,當然是不便拒絕的。
Fiona拿著那幾頁紙翻看了一下,然后直接對小荷說:這個地方的數(shù)據(jù)沒必要放,沒人會關心的,用一個上升的箭頭表明趨勢即可;這個地方的文字太多,沒有人會一直站在顯示屏下面看,所以用一張圖配一句關鍵的話即可;這一條建議跟前面的重復了……
大概五六分鐘的時間,F(xiàn)iona說完了她的建議,小荷面帶笑容地離開。我和Fiona也把咖啡杯放好,準備返回座位工作——分開前我由衷地夸贊了她一下:你的處理方式真的是非常efficient(高效率)。她燦爛地一笑:而且effective(有效)。我說對呀對呀。她再收起一點笑容,說小荷本來是想讓我?guī)退鐾赀@個事情的吧,可是主要花時間的地方應該是找合適的圖片去配文字——那其實我花這個時間并沒有多高的價值。
我簡直是折服了——我以為她是外國人,所以剛才沒有看出來小荷想讓她幫忙來做這整個事情的意圖。可是,事實上,她完全看懂了,她只是用她的招式化解了而已。
與Fiona分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仍在細細回味剛才Fiona與小荷的對話,然后醒悟過來——原來你不用完全承擔別人請你做的事情,原來你也不一定要使用一、二、三的步驟拒絕,最好的方式是找出對方需要你做的事情中,你能發(fā)揮你價值的那一個核心,然后,用最短的時間傳遞出你的價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