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原因深度解析,破解孩子不專注難題

大家好,我是小宇爸爸,前面三篇文章分別跟大家分享了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力、作業力和認真力:

1、孩子不愛讀書?輕松培養孩子閱讀力的十一個秘訣

2、孩子寫作業總拖拉?都是因為你一直從頭到尾盯著孩子

3、六個角度全面培養孩子認真力

今天是這個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主要跟大家剖析一下孩子不專注的原因,當我們知道了孩子不專注的根源在哪里,才能對癥下藥,更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首先要明確,專注和認真是不同的,認真是嚴肅地做事,專注是全神貫注地做事

專注能力同樣是孩子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父母最嚴重的困擾之一。

專注地寫作業

很多父母會問,孩子缺乏專注力怎么辦?老師說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怎么辦?孩子邊做作業邊玩怎么辦?孩子不能專心看書怎么辦?

經過和很多父母交流,以及自己的實際經驗,我歸納出以下孩子不專注的八個原因,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家孩子的情況,我相信消除了這些原因之后,孩子的不專注狀況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1、父母把“不專注”標簽化

很多一上來就說自己孩子不專注的父母,其實往往給孩子扣了一個“不專注”的標簽。一般遇到這樣的父母我會反問:“您是覺得孩子做什么不專注呢?是做所有的事情都不專注嗎?有沒有什么事情是孩子做得比較專注的呢?” 大部分父母通常會回答:“看書、聽講、做作業不專注,但是看動畫片、玩玩具、打起游戲來還是挺專注的!”

孩子被標簽化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不專注的孩子是非常少的,孩子只是在做某些事情非常專注,而在父母希望孩子專注的事情上不夠專注而已。所以問題不是孩子缺乏專注力,而是有時候他會把專注力放偏了。

這時父母要做的,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就給孩子貼上一個“不專注”的標簽,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去找孩子為什么在學習上不夠專注,在玩上就很專注的原因。

2、父母從小鼓勵孩子“一心二用”

看到這個原因可能很多爸爸媽媽都會覺得很冤枉:“我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還來不及呢,怎么可能從小鼓勵他一心二用呢?”

那我們回過頭來看到底什么是專注?專注,簡單來說就是較長時間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專心致志的去做,專注的對象是一件事,不是兩件事,也不是好幾件事。

但是有一些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全面素質,讓孩子發展更多興趣,學到更多東西,更有效的利用時間,從小就讓孩子一邊干這,一邊干那。最典型的就是學齡前的孩子,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父母同時在旁邊放音樂或放英語,美其名曰叫磨耳朵。

邊聽音樂邊做作業

孩子長期這樣被一心二用,就會養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比如在寫作業的時候,雖然手上寫著作業,但耳朵可能會聽著旁邊是否有動靜,稍有風吹草動就跑出來看看,并要參與一下。這就是父母看到的,讓人無比煩惱的不專注、不專心。

3、活動過于密集,不給孩子留專注投入的時間

如果孩子在一件事上只能投入很短的時間,然后很快就需要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上,這往往是因為父母給孩子安排過于密集的活動,留給孩子在一件事上的時間太短。

我曾經看到過一位媽媽給上幼兒園的孩子安排的時間表,孩子幼兒園放學后的時間,以半小時為單位被分成五六段,分別安排了英語啟蒙、親子閱讀、親子游戲、親子散步、睡前朗讀等任務,每一個任務之間沒有一分鐘的間隔。孩子的媽媽說,每天按照這個時間表走,是為了追求最高佳性價比育兒。

疲于奔命的日程安排

當我看到這個時間表,第一反應就是:這簡直就跟打仗一樣!這么密集的任務,就算是成人也會疲于應付,更不用說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了。而且孩子的注意力需要不停頓地、快速地從一件事兒轉移到另外一件事上,他怎么可能做到像機器人一樣,每做一件事都迅速投入、專注無比呢?

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需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專注投入的時間,讓孩子能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這樣子孩子的專注力才能慢慢培養起來。

4、需要孩子“專注”的事情太多

一個人的專注力再強,他在一天之內能專注去做的事情也是很有限的。比如說我們成人一天之內有五六件不同類型的工作要做,并且每個工作都需要專注投入,我們就會覺得這一天又趕、又忙、又累、又緊張,而且很難對每一件事都保持同樣高的專注度,很容易走神、心不在焉、丟三落四。

孩子一天要做的事情也非常多

但是其實很多上學的孩子要做的事比成人還多!在學校要花六七個小時學不同的課程,下課之后還要趕著去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好不容易回家了還要寫作業、彈鋼琴、聽音樂、聽英語、親子共讀等,連晚飯都不能坐下來踏踏實實地吃。在這樣的狀況下,孩子怎么可能每一件事都做得像大人期望的那樣專心致志呢?這是不太可能的!

5、以陪伴為名的打擾

很多時候父母陪伴孩子其實是一種打擾,比如孩子在玩玩具時,父母在一旁指揮:“你那樣玩兒不對,應該這樣玩兒!”;孩子寫作業時,父母在一旁督促、糾正:“快點寫作業啊,很快吃飯了!”“唉!你這道題又寫錯啦!”“頭抬起來,離那么近,眼睛很快就近視了啊!”

以“陪伴”為名的打擾

父母這樣不停地在一旁說這說那,孩子做事就總是被父母打斷思路,是沒有辦法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的。甚至有些孩子會因此表現得特別不耐煩,父母又給孩子貼上一個“壞脾氣”的標簽。

6、專注源于興趣,但一些父母不考慮孩子的興趣

孩子能專注做的事情,一定是他非常感興趣的,比如說看動畫片、玩游戲;不能專注做的事情一定是它不感興趣的,比如有的孩子上課聽講不專注,可能就是他對這門課興趣不足,不能專注的練琴,可能就是因為他對彈鋼琴興趣不足。

孩子上課不專注,父母反反復復地跟孩子說你上課要認真聽講是不管用的。父母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培養出對某些課程或者所有課程的學習興趣,當孩子的學習興趣上來了,上課聽講的品質才能得到提高。

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才會專注

同樣的,當孩子對某項才藝學習不專注時,父母反復地講要專心練琴、專心畫畫、專心練書法也是不管用的,真正能讓孩子專注的投入興趣特長、才藝學習的辦法,是讓他自己選擇要學什么,讓他能去學他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比如說我家小宇特別喜歡小汽車,每天都會把各種名牌車、各種車型的卡片一張張反復看好幾遍;每當我打開電腦時,他就會讓我找各種車的視頻給他看;每次去商場,他都會在玩具車貨架前反復看好幾遍。

7、上太多課外班,影響孩子課堂專注

有的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是因為他在課外班學過了,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對他來說已經不新鮮了,所以孩子不會專注到課堂內容上來。

一般課外班主要會講授課本上的內容,但是比學校講的快一些、深一些,會讓孩子多做題,并且會做一些難題,以達到提高考試分數的目的。但實際上孩子在這樣的學習當中,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都沒有得到提升,反倒會影響他課堂學習的專注程度。

補習班不僅增加孩子負擔,還影響課堂學習的專注度

最近我聽了清華大學一位專門從事教育研究的老師的演講,他們的研究中心研究了數百位清華學生,發現這些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沒上過課外的補習班。

8、父母的不專注示范

孩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孩子會把父母身上的很多東西原原本本的學過來,其中也包括專注力。

我有時帶小孩去看電影,看到很多帶孩子一起看電影的父母,經常看一會兒屏幕刷一會兒手機,不停地重復這樣的動作;在外面吃飯時,我也會經常看到很多父母帶孩子吃飯,邊吃飯邊看手機,跟孩子說話時頭都不抬一下,注意力根本就沒在吃飯上,孩子在一旁吃飯也是心不在焉,吃一兩口飯就在飯桌上玩起玩具來。這樣的父母當他們去要求孩子要專心做事時,怎么能有說服力呢?

低頭族

所以在此特別提醒父母們,當您發現孩子做作業不專注,閱讀不專注,上課聽講不專注時,請先在自己身上找一下原因并進行改正。比如跟孩子說話的時看著孩子,專心傾聽,認真回應;和孩子看電影時,把手機關機;嘗試花一兩個小時,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把花在看電視,玩游戲上的時間用到閱讀和學習上;做事的時候不匆匆忙忙,不走神,不丟三落四。當孩子看到父母做事專注,也會慢慢地學習到做事專注的風格。

到這里,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力、作業力、認真力、專注力,以此幫助孩子有效的提升學習能力,進而提升學習成績的內容就跟大家全部分享完畢了。這些經驗和方法都是來自于我們的育兒實踐總結,如果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或者您還有什么問題,都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