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佳句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無情也動人”等都是膾炙人口,而這些名句的創造者就是晚唐的大詩人羅隱,他的名氣沒有李白杜普那么大,但是在晚唐,他可是首屈一指的大詩人!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打動宰相
羅隱年輕的時候去進京趕考,按照當時的潛規則將自己的詩卷送到宰相鄭畋(讀音同“田”)府上以求賞鑒。鄭畋隨手翻閱,看到其中一首題目名叫《籌筆驛》,
魚鳥猶疑畏簡書,風云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唯余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這句名句就出自這里,
最后幾句很經典,千秋功業如浮云飄散,唯有山巖下的流水多情,仍舊年年依傍籌筆驛而流。后世頌贊諸葛亮的詩有很多,有人評價唯李商隱、及羅隱這篇能與杜甫的名篇《蜀相》在伯仲之間,雖然稍嫌
過譽,也確是一時佳作。
“任是無情亦動人“與宰相千金的一段情
鄭畋看得練練連擊節叫好,他女兒從未見過父親如此模樣,大為好奇地過來討了詩卷翻閱。女孩子嗎,一般對懷古詩并不是很感興趣,不過其中一首《牡丹花》牢牢地吸引了她的目光: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后,任是無情亦動人。
名句來了,任是無情亦動人,鄭小姐對羅隱此詩大為喜愛,不住喃喃嘆道:“任是無情亦動人,任是無情亦動人……”一邊慢慢踱回香閨,連詩卷也忘了還給父親。到全家一起晚餐的時候,她依然魂不守舍,口中還在念念有詞:“任是無情亦動人……”女孩子情犢初開,想結識下這位詩人,老父親自然同意了,但是等看到羅隱后,千金小姐頓時奔潰了,羅隱相貌及其丑陋。就像滿懷期待的網友會面之后的見光死,文學女青年在羅隱離開后立刻燒掉了自己之前私藏起來的詩卷,從此再也不吟詠他的作品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失意的大詩人
羅隱本來有望成為鄭畋的女婿,如果能得到宰相的推薦,也許中進士的概率更高了。可惜了,接下來羅隱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來,沒曾想仕途坎坷,十舉進士而不第,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今朝有酒今朝醉”為膾炙人口的名句,想想如果詩詞高考都考不上了,只能靠酒來解愁啦,沒想到這首排遣的詩句未來卻的得到扣扣相傳,結果變成酒桌上的名句了,哈哈。
羅隱既然失去了成為鄭畋女婿的機會,在仕途上更加無人施以援手。黃巢之亂被平定后,這時候羅隱已經名氣很大了,但是名氣大的原因主要她進場費寫實諷刺,《說天雞》、《漢武山呼》、《三閭大夫意》、《敘二狂生》、《梅先生碑》等篇,也都是嘻笑怒罵,涉筆成趣,顯示了他對現實的強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諷刺藝術才能
其中有一首
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1]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這首名句就來源于此,所以當官的都不愿提攜他,還是鄭畋幫忙,鄭畋這時候還也是天下聞名了但鄭畋率兵在龍尾坡擊破氣焰高漲的黃巢軍,并寫下《討巢賊檄》傳于四方,遂天下震動。受到激勵的各藩鎮不再等待觀望,紛紛出兵勤王。所以后人評論鄭畋道:“出將有破賊之功,入相有運籌之益。功成身退,始終俊偉,唐末諸相,惟畋優焉。”
他想在幫助這個小伙子一把,但是另一個宰相韋貽范就給大家講了個小事:“本官有次曾與羅隱同乘一條渡船,聽見船夫告訴他:‘咱們這條船上可坐有朝廷的大人哦。’哪知羅隱回了一句:‘什么大人不大人的?我用腳夾筆寫的文章,都能頂得上好幾個這樣的大人!’如果要讓他入朝為官,只怕我們這些同僚在他眼里都是秕糠了。”這下,連鄭畋都無能為力了,沒有人都不愿成為別人眼中的廢物,自然也就再沒人建議提拔這個恃才傲物的家伙。
回歸故里
官場不得已的他只能回到老家浙江,這時候浙江基本都掌握在節度使錢镠手里,錢镠課程五代最啼血在錢镠治理吳越的數年間,對內重農桑、興水利,對外一直遵循保境安民的基本國策。逝世前他還一再叮囑子孫“善事中國”,不可妄自尊大,將來不論混亂的中原如何“城頭變幻大王旗”,都要尊奉中原王朝為正朔,以得到對方至少在名義上的支持,避免輕起戰事。
錢镠的子孫嚴格遵守了這一遺訓,所以與同時期中原的兵連禍結干戈不斷相比,吳越百姓在大半個世紀中免受了戰爭殺戮之苦。直到錢镠的孫子錢俶(chù)做吳越王時,看到北方強盛的趙宋政權有結束五代十國亂世一統天下之心,而吳越一隅無力抗衡,便順應形勢將祖孫三代所經營的十三州獻土歸宋。
錢镠聽說羅隱會想,立馬邀請她加入幕府,擔任了他的掌書記。
悠哉悠哉
唐昭宗李杰改名為李曄時,羅隱代錢镠寫了賀表,內有一句“左則姬昌之半字,右則虞舜之全文”。姬昌是為周朝開創八百年基業的周文王;虞舜名重華,也就是上古賢君堯舜禹中的舜。京師收到各藩鎮的賀表以后,都稱贊來自吳越的這份為諸鎮文采第一,尤其是將“曄”字拆得妙絕天下。錢镠大有面子,因此對羅隱更加喜愛,公事宴飲均不離左右。羅隱依舊性情不改,喜歡高談闊論,言辭詼諧滿座生風。錢镠若有不當之處,他也照樣直言進諫。
錢镠很喜歡吃魚,便讓西湖上的漁家每天都繳納幾斤活魚到府里,名目是“使宅魚”。但如果有漁家當天打到的魚不夠規定的數目,還得去市場上買魚來交足任務,時間一長就成為額外的負擔。有一天羅隱陪伴錢镠觀賞一幅姜太公垂釣圖,只見畫上的姜太公白須白眉道骨仙風,錢镠便對羅隱說:“文王求才若渴,方得太公輔佐,孤須好生效仿。先生可以此圖作詩,為孤之勉勵。”羅隱應聲就是一首: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商朝末年姜太公在渭水邊釣魚,直鉤、無餌、離水面三尺,分明不是釣魚而是釣周文王的。羅隱開玩笑說,如果姜太公是在錢镠治下的西湖邊,就算直鉤根本不可能釣上一條魚,也照樣會被要求繳納“使宅魚”,借此婉諷錢镠吃魚的愛好已經到了擾民的程度。錢镠聽了哈哈大笑,不但沒有生氣,還立刻下令從今往后廢除“使宅魚”。杭州百姓聽說此事后,對羅隱的詼諧善諫和錢镠的聞過則改都贊賞有加。
錢镠對羅隱益發看重,特地在杭州城中設了一個錢塘縣讓他當縣令,過過衣錦還鄉當父母官的癮,軍政大事也經常咨詢他的意見。看來錢镠用人的氣量不僅遠勝黃祖,與知人善任的曹操相比也毫不遜色。羅隱的前半生漂泊流離常郁郁,到晚年終于得志優游,所以當他的大粉絲,羅紹偉邀請她去河北微博的時候,羅隱還是拒絕了,這里有賞識他的君主,歡迎也安逸,不像河北那樣,每天都在戰亂之中,何必挪窩?就這樣心情舒暢地活到七十多歲,讓我們這些喜歡為古人擔憂的人稍得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