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點,接到電話,岳母的手開始接受手術,我也隨之到了醫院一號樓5層的手術室,等候區已經坐滿了家屬,我找到了他們,小建也已經從老家趕了過來。
每個家屬都在著急的等待著,有的就圍在手術間的門口,多是進手術室已經很長時間的病人家屬,當聽到語音報到病床號和家屬的名字時,家屬就會迎上去,把自己的親人接出來。
手術室門口總有病人在等著接受手術,是不是每天排這么多病人呢?反正從昨天了解已經沒有床位,有些病人是躺在大廳臨時設的床位里。這也就是為什么昨天通知了今天的手術時間但沒有具體到上午還是下午的原因。
手術的時間也很難確定,醫生昨天只是給你一個一個小時的大概數字。
幾乎每個在動手術的病人都有好幾個家屬在外面守候著。大家有的在聊天,有的看手機,有的閉目養神,有的什么也不做,就朝著手術室門口看著,有的時站時坐,時走時停。每個人的表現方式不一樣,但都是出于對親人的愛,關心與鼓勵。病人因為更多家屬的關心也因此獲得相應的能量。
在為老媽手術室外等候的家屬中有一個是老媽的朋友,原來在附屬醫院工作過,而她的孩子和媳婦都是醫生。
她說,手術前和手術后都需要在手術室里進行觀察,也就是實際時間和醫生所說的手術時間會多得多。
確實也是這樣,14:30進的手術室,出來的時間是17:45,被推出手術室的老媽手上和鼻子上都插著管子,閉著眼睛,面容顯得特別的蒼白和憔悴。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手術也好似一次生死之戰,看來這里確實不是人該去的地方。
護工把病床推到專屬的電梯,我們家屬也趕忙在一邊幫忙。但動作哪有護工那般嫻熟,我們總擔心病床的輪子太滑,會不小心碰到墻壁上,在推動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把病床抓得很緊。護工有點不高興的說:“還是我來吧,你們來了這么多人也幫不上什么忙?!?/p>
到了17層出了電梯,盡管要拐兩個彎,但護工一人就已經把病床操控自如了。
在一號間,我們幾個人一起把老媽抱回到原來的病床上。兩個護士隨即跟上,安放好掛瓶和吸氧的用具,打開心電圖檢測儀。檢查病人的手臂位置及躺姿是否正確。然后對我們說:“注意觀察,不要讓病人睡覺,六個小時以后才能進食和喝水?!?/p>
老媽的朋友在醫院做過護理工作,她細心的發現老媽的鼻孔有水珠,拿來棉簽擦拭。老媽的全身麻醉還未消,完全不能動彈,但意識肯定是清醒的。朋友不斷的跟老媽說話,知道老媽的需要,為她帶上了假牙。
外面已經下起了很大的雨,天也黑得特別的早。下午動手術的病人陸續被護工和跟著的家屬接回,在骨科病房里這種親情在此刻更顯珍貴。
有人愛,是每個人這輩子最幸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