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接著昨天的說。
再回看一下我們昨天使用的公式:收入=員工數量*單個員工所創造的效益。
如果一個經理人或者一個老板管理的員工數量無法提高,那么,我們能否提高單個員工所創造的效益呢?
一般來講,要想提高一個人創造的價值,有幾種不同的策略:
1,用資本和機器為人賦能
2,提高邊際收益
3,將你的單次產出進行多次銷售
我們分別來看一下是否能夠用在餐飲里。
1,用資本和機器為人賦能
這可能是最直接、最有效果的提高人產出效能的方法了,縱觀整個人類史,幾乎就是這么一個用外界為人賦能的大歷史過程。什么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這些大事的歷史意義我們都不用說了,你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就連火的使用,也是一個給人賦能的過程。
簡單講,用火做飯,其實是在提高人的消化效能。
要知道,在沒有火之前,人吃的東西都是生的,那人想要更好的吸收養分,就需要有很強的咀嚼肌,把東西嚼透,這么一來,人的整個下頜就不可能很小,女人們也不會有現在的瓜子臉。而一旦有了火,人們開始吃熟肉了,我們就不需要那么大的下巴來咀嚼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下巴變小了之后,就給我們腦子的發育騰出來了空間。甚至可以這么說,現在人類如此發達的大腦,和火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你說,這是不是一個給人賦能的過程呢?
我們說回餐飲,那有沒有可能用機器和資本的方式來為餐飲人賦能呢?
當然有可能,我們現在看到的和合谷、真功夫,都是用機器來代替人之后做出來的快餐品牌。但是,因為中餐的獨特需求和復雜工序,機器能夠覆蓋的產品品類,只是中國廣博菜系中的一點點而已,更多的產品,機器根本無法復制。
2,提高邊際收益
這個方法聽著有點裝逼,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們都知道金融行業的人很能賺錢,那么,這些人為什么這么能賺錢呢?是他們比我們餐飲人更努力?還是他們每天比我們多兩個小時出來?還是別的什么原因?
秘密就在于“邊際”二字。
你今天是一個投資經理,你手里有1000萬人民幣要投,那你肯定要做行業研究吧。那做完了之后,你把錢投出去,賺了500萬。你做為投資經理,按照合約,能夠獲得這500萬中的10%——也就是50萬——作為回報。很爽,對不對?
那如果我今天給你5000萬投資,你會怎么做?大概率下,你可能還是做之前要做的行業研究,只不過之前你可能每天要花12個小時,現在每天要花14個小時,僅此而已。最后的決策,估計跟之前一樣,而這一次,你的回報則是——5000*50%*10%——250萬。
也就是說,你的收入增長了五倍,而你的工作量沒有線性的增加五倍,只不過增長了兩個小時而已。
我們再來看看餐飲行業,作為一個餐飲工作人員,如果你想要獲得更多的收益,你有可能像金融人士一樣,在不太增長工作量的情況下幾何級數的增長自己的收入么?絕無可能,你每一份收入,都是要通過自己一刀一刀的切菜,一勺一勺的炒菜,一盤一盤的端菜,才能實現的。你收入增長多少,你就要多付出多少勞動。
總之,想要從這個角度來提高收入水平,沒戲。
3,將你的單次產出進行多次銷售
這種策略在那些很虛的行業是比較常見的,比如在線視頻教育行業,假設我是一個奧數名師,我今天在網上錄了一段奧數教學視頻,訂閱價格為500塊。那只要你想看這個視頻,就要付我500塊,而我,不會因為你要看這個視頻而多錄制一遍。只要我足夠出名,我錄一次視頻,它就能為我帶來持續的收入。
那這種策略在餐飲行業能用么?
很抱歉,還是不行,因為餐飲是一個實在的不能再實在的行業,我給你做了一份魚香肉絲,它是不能賣給別人的,別人要想吃,我就得重做一份。在體力和時間上的限制,就決定了我的魚香肉絲不能無限量的,低成本的賣給我的用戶。
如果你是個廚師,還非想用這種策略,把自己做菜的方法做成教學視頻,在網上賣,可能是唯一的途徑了。
上面我們討論了三條常見的提高個人產出的方法,很不幸,餐飲幾乎都用不起來,所以這條公式(收入=員工數量*單個員工所創造的效益)的兩個變量都無法提高。想要通過餐飲致富,還是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