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由道家演變而來的楊朱思想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也”,絕對講個人主義,我不拔你的毛,你也不要拔我的毛,一毛都不拔。而墨子則講“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盡可能地無私。
儒家認為這兩者都不對,儒家是講保留適度的自私,慢慢擴充到為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我有飯吃,才想到你需要飯吃,分點給你,我們兩個都有飯吃了,才分給他,我們三個都有飯吃,再分點給大家吃。一步一步擴充。前提是,我有飯吃。若想直接“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就太難了,也堯舜也做不到。
“能近取譬”,從對待身邊的人做起。“人能近就己身取譬,立見人之與我,大相近似。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之亦猶己。然后推己及人,此即恕之事,而仁術在其中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說起來容易,真要實踐,可就難了。而杜月笙就實踐地很好,杜月笙,以前一個浦東鄉下小癟三,后來成為中國最大黑幫老大,“杜月笙之勝,不在做事,而在做人。”
杜月笙讀書不多,我想他或許對儒家學說并不了解,但從他的言行中,可以感覺到他做人的準則與儒家的思想是吻合的,我們可以從他的一生中感受到儒家思想的力量。
1910年,上海青幫過年。老大黃金榮發賞錢給手下小兄弟。領到賞錢,小兄弟們開心得不得了。只有一個領了兩千大洋就沖了出去。黃金榮覺得奇怪,便對心腹說:“出去看看,小赤佬到哪里去了?”這個小兄弟一直跑,跑到金橋這個地方,把黃老板的賞錢全部分給了底下弟兄。心腹給黃金榮報告:“這小子又把錢賞給了小兄弟。”黃金榮驚嘆:“恐怕我死以后,黃浦灘就是他的了。”
這小子,便是杜月笙。兩千大洋,在當時上海,足以買下豪宅。但杜月笙竟一分不留地分給了底下弟兄。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有錢,讓底下兄弟也一樣有錢。“做事看能力,做人看格局。”就是因為這份格局,黃金榮還沒死,黃浦灘就是杜月笙的了。
我們都將會遇到或聽人說起摳門的老板,不摳門已經得給老板打上70分了,而杜月笙這樣的,妥妥的100分!
說到杜月笙,也順便提一下他的異性兄弟--戴笠。戴笠,曾擔任蔣介石時期的最強大最重要的特務情報組織--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長,當時被國際上稱為“蔣介石的配劍”、“中國的蓋世太保”、“中國的希姆萊”等。
周恩來在中共的會議上說:“戴笠之死,共產黨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
蔣介石來到臺灣后曾講過一句話:“戴雨農同志不死,我們今天不會撤退到臺灣”!
而1921年的戴笠,還是一個小混混。有一天,他到杜月笙開的賭場賭錢。
由于賭技高明,贏了很多錢。“這位先生,借一步說話。”杜月笙手下懷疑他出老千,將他帶到小房間。
“你知道這是杜月笙先生開的賭場嗎?”戴笠一笑:“當然知道。”
“既然知道,還敢在這里撒野?”戴笠大笑:“你們這樣對待我,杜先生恐怕不會答應。”
“你認識杜先生?”戴笠說:“煩你通報一聲,說有位戴先生想見他。”
一會兒功夫,杜月笙就來了。可是,他完全不認識戴笠。但他看了戴笠一眼,就斷定:此人絕非等閑之輩。杜月笙立即支了500大洋,交到戴笠手里。
兩天后,杜月笙又派人把戴笠請到杜公館,交給他一封信:“我給蔣先生寫了封推薦信,你去報考黃埔軍校吧。”6年后,戴笠重返上海灘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見杜月笙,結拜為異姓兄弟。
己欲立而立人,杜月笙自己成功了,也愿意不遺余力地幫助別人,正是因為這樣,他才“發掘”了戴笠、章士釗等大才,而這些大才,后來都成了“通天”的人脈。
杜月笙最廣為人知的怕是他臨死前,把借條都撕了的事吧,這些借條最少的一張是5000美元,最多的一張是500根金條。
他說,“借出的,表面是錢,實際是人情。感恩的,永遠會記得我們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賬,可能換來牢獄之災。”
社會的確浮躁了,但看了杜月笙,你還覺得儒家思想會不適應現代這個社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