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從核心競爭力開始

感謝Carrie的邀請,感謝Oconor的組織,更要感謝Frank的精彩分享,12月21日那個寒冷的冬夜,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溫度。

本次沙龍的焦點在職場中個人的發展,也強調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而貫穿整場沙龍的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打造核心競爭力。

在這次沙龍中,我感觸最深的有三點——工作不好找,戰略思維,核心競爭力

工作不好找——不得不做的職業生涯規劃

這可能是未來每個人不得不做生涯規劃的原因,20年前,職場的競爭相對不那么激烈,而且機會很多,國內的需求壓抑了幾十年終于得到爆發,而改革開放也讓國外的資本迅速進入國內,那時對于個人而言,是個機會遍地的時刻。而20年過去了,低垂的果實已經被摘取,留給現在個人的機會就沒有那么好了,再加上現在國內的供給側改革和美國的稅改,國內的工作機會將進一步壓縮。

如果20年前的職場對于個人是條暢行無阻的高速公路,因為暢行無阻,所以只要增加自己這輛車的性能就能跑到最快,而現在的職場就像過年回家的路,有多種路徑可供選擇,雖然也可以走高速,但高速未必是最快的。這個時候就要講究策略了,為了不被堵在路上,為了更早更順暢的達到目的,有的人選擇了早出發,確保比別人更早的出發,來確保被堵住的不是自己;也有的人選擇了不開自己的車,而是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比如高鐵,比如飛機;還有些人重新定義了目標,找到了回家過年的意義——團聚,于是就把回家過年改成了帶著家人去國外過年。無論是哪一種路徑,最核心的問題已經不是車的性能了,車的性能已經變成了基本功,更重要的已經變成路徑的選擇。

而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幫助我們避開陷阱,找到快車道,達成目標的方法。

戰略思維——從職業生涯規劃開始

現在是一個每個人都在說戰略的時代,之前我也寫過一篇文章 《那么到底什么是戰略呢?》 ,這里就不全文引用了,研究下來,我的結論是,其實戰略就是一種規劃,和戰術著重局部勝利相比,戰略更注重全局的勝利,所以其實我們做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就是以戰略的眼光去審視我們的職業生涯的,慢慢的,我們就會逐漸養成戰略思維,這是未來極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職業生涯規劃的著力點

按照現行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職業的問題一般分為5種,定位問題,適應問題,發展問題,轉型問題和平衡問題,除去平衡問題,有一個概念可以貫穿其他所有的問題,那就是核心競爭力,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競爭力?剛好今天看到了20世紀90年代,普拉哈拉德和哈梅爾這兩位戰略研究的大師,提出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三個標準

1. 產品能夠給客戶帶來明顯的、可以感知到的價值
2. 產品充滿差異性,別人完全模仿不了
3. 幫助企業在不同的情況下、在不同的時間點上,進入到不同的市場之中

把企業換成個人,可以時刻思考

1. 我是否能夠給服務對象(我應聘的公司或我直接面對的客戶)帶來明顯的,可感知的價值
2. 我做的事情和別人有什么差別,是否別人都做不了或者無法擁有
3. 這個技能或資源是否能跨越時間和地區,讓我長時間具有優勢

關于核心競爭力,我們在沙龍上也已經討論出了比較完善的體系,期待下一次我們能更進一步,尋找到未來5-10年里,能幫助我們在職場上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競爭力。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