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字頭火車浩浩蕩蕩的由南至北緩緩開過,途經溫柔的冬雨,也經過混沌的霧霾,最終來到了寒冷的北國。一下火車,凜冽的寒氣撲面而來,狠狠地令人一怔。給媽媽報了個平安之后,我有些呆愣。往年里,我去哪里,在哪倒車,住在何處,都會細細地向兩個人報備。可今年,卻獨獨少了他。這時候我才有些許感覺,與他三年多的感情,到底還是散了。
朋友問我,你分手分得這樣決絕,能保證以后會遇上更好的人,會幸福嗎;媽媽替我發愁,未來你要和誰結婚,萬一你后悔錯過這么個好男人呢。可事實上,日子過得好不好,未來幸不幸福,和男人的關系并不大。有一種女人,即使身處困境,即使深陷貧窮,依然會讓自己過得滋潤妥帖——人格獨立是獲得幸福的關鍵所在。
會后悔嗎?精妙如張愛玲女士,也會講道:“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成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可見,只要不是遇人不淑,日后想起來,他便是千好萬好。也總會盤算,若之前沒有分開,那現在會是何種光景?后悔這種事,騙的了別人,卻騙不過自己。
可那又怎樣呢?女人并不是男人的依附品,生而為人,怎可差別對待?我的家人朋友們如此擔心,便是建立在同一個觀點之上:女人只有嫁得好,才是真成功;嫁的不好,便是過得不好,日后必然時時享受錐心之痛,后悔萬分,叫苦不迭。
女性為什么想要依附于男性?從本質上說,是女性的不自信造成的,而這種不自信,是深入骨髓的,是上一代、上上代,代代相傳的。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里,女性一直是男性的附庸,這樣深刻入骨的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打破的。
曾經的我有這樣的想法:嫁給一個踏實穩重、顧家愛妻的好男人,他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相夫教子。可現實卻經不起琢磨,在我一心幻想著婚后的美好生活時,他喝著酒在江邊拉著我夜談。他說,以后我們不能在國外定居,南方也不行,我媽媽戀家,她接受不了。他說,選擇一個北方二線城市吧,悠閑一點生活,不然······只有分手了。我是很容易被洗腦的,也不敢想象分手后的不安穩生活,于是傻乎乎的應下,只要不分手,我都聽你的。可后來轉念一想,憑什么啊!
我是一個自由散漫的人,并不喜歡這樣死板的計劃,未來之事誰也不知,隨遇而安不是更好嗎?
但我為什么滿口應承?因為我從心底就覺得,我沒有能力賺很多錢,沒有能力得到一份心儀的好工作,也沒有能力賺錢養家,只有依靠他,我才能過得安穩滋潤。我突然意識到,這是很可怕的。如果這種想法一直不改變,那么我一輩子都會妥協下去,為了生存不得不讓步,像藤蔓一般依附對方。
如果對方有責任感又善良,你也許會一輩子衣食無憂;如果對方并不是,那么當你的青春老去,柴米油鹽磨滅了愛情,你的依附讓他喘不上氣,你的黃臉婆形象讓他作嘔,終有一天他會出軌,甚至離婚。當你的金主不在時,要如何維生?如《傾城之戀》里的白流蘇一般,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這樣用盡力氣所得到的結果,到了最后,她依然是一個沒有脾氣、拼命依附的傀儡太太。
醒醒吧,別做夢了。
如菟絲花一般,斷了后路,失了尊嚴,活著還有什么意義?生而為人,何至于此。只有經濟獨立、精神獨立,才能在愛情中、家庭里保持個性,不輕易為他人妥協。即使分手,你也有才華在手。做女人,應做木棉,以樹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共擔寒潮、風雷、霹靂,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凜冬已至,護住自己的本心,堅定從容,踏實前行,不倉皇、不妥協,才是女性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