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4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秋夢語? ?

"八月十五月兒明,爺爺為我打月餅,月餅圓圓甜又香,一塊月餅一片心。"

恐是三十余年前了,記不清是小學組織的老電影,還是在黑白電視里,一位慈祥的紅軍老爺爺,忍著傷痛,為幾個孤兒做月餅;畫外配的童聲,唱得便是這歌詞。歌留給我的印象之深,不僅旋律歌詞,整個鏡頭畫面釋放出的淡淡哀傷,如同載不動許多愁的舴艋舟,每到中秋便盤桓在記憶的雙溪之上。

中秋是必會吃月餅的。彼時的月餅,多裝在印著杏花樓字樣的紙盒或鐵皮盒中。一打開,先把月餅表面雕刻的文字研究一番:豆沙,椰蓉,蓮蓉,五仁,百果。月餅又甜又膩,通常我們會用小刀把一只360度的月餅,平均分成4塊90度。這是我喜歡做的事情,刀尖從油膩膩的表皮開始向下滑,橫截面平整地露出里邊兒的餡,攔腰再來一刀,4塊小扇形就等著被送進4張嘴了。

只用兩刀把整只月餅分成大小一模一樣的四小塊,是件讓小孩子覺得特有成就感的事:豆沙最容易切分,蓮蓉和椰蓉次之,最難的是百果和五仁,而這兩種口味也最不招人喜歡。它們的餡兒到底是什么,到現在我也說不清。總之在一次咬下一口百果月餅時吐出了一塊豬油后,我的胃和大腦同時提出了嚴正抗議。從此之后,我就只愿意啃它們的表皮了。

后來月餅有了新的品種諸如蛋黃,綠豆沙甚至冰淇淋和其他稀奇古怪的口味,每到中秋哈根達斯在鬧市區到處搭著大篷派著昂貴的月餅時,我都覺得這不是中秋的味道。正宗的味道許仍是以前的豆沙椰蓉,改良后的不再那么甜膩的口味也應更益于現代人的健康。

據說,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始于唐朝,而中秋賞月吃月餅的記載,到明代才有。 不管哪個朝代,帝王將相抑或布衣儒生,中秋賞月,吟詩作賦,品賞月餅,想來應是他們過節的主要節目。無論平日佳期,唐詩宋詞里那些"月移花影""月上柳梢""月滿西樓",皆是最美的意象和情感載體。

如今真正賞月的已不多見,更別說吟詩作賦。城市中,現代人孜孜矻矻的身影在月滿之時稍作駐留,月迷津渡終于沉默走入心海深處,庭月多情猶為異鄉離人照落花之畫面,亦可生動而迷人。

同樣迷人的還有月亮的種種別稱,玉兔、桂宮、蟾輪、素蛾,每一個都賦予我們極盡美好的想象。童蒙未開的那些中秋,雙眸熾熱地望向青夜中高懸的玉鏡,努力地捜尋其中月宮玉兔美嫦娥的一絲輪廓。

? 「八月十五月兒明呀

  爺爺為我打月餅呀

  月餅圓圓甜又香呀

  一片月餅一片情哪

  爺爺是個老紅軍呀

  爺爺待我親又親呀

  我為爺爺唱歌謠呀

  獻給爺爺一片情哪」

當年電影里的那群小孩,唱著唱著,發現正在打月餅的老爺爺雙手捂在腰間,慢慢倒下,慢慢閉上了眼睛。一個最小的小女孩說:爺爺睡著了... 然后,我和他們一起傷心地哭起來。

再后來,慢慢長大,學業和工作越來越忙碌,很長一段時期的中秋記憶現在想來都是空白。直到近些年,中秋被劃為法定假日,是時候告誡自己必須從繁冗事務中抽身幾天感受"秋日勝春朝"的秋興了。

日子如流水般一天天滑過,月虧月滿,人不如故,鴻爪雪泥,重遇過往。

偷得浮生半日,今夜玉嬌又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中秋節,是闔家團圓的一個美好節日,我們賞月團聚,難得輕松的一個時刻,今天就跟大家簡單聊聊中秋節。 一、概述中秋節...
    算法成癮者閱讀 562評論 0 2
  •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
    mingming123閱讀 272評論 0 0
  • 每年的中秋節,我們全國各地都會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家家都要隆重的置辦一桌佳肴美酒,家人團圓慶祝的同時表達對中秋時...
    李宇航媽媽閱讀 153評論 0 0
  • 10.4 午覺記 坐上10月4日7:10分的高鐵,不到9點就回到家門口了。過于早起床的結果是,整個下午我在沙發睡覺...
    Dabiliu閱讀 531評論 0 0
  • 印象中的中秋佳節,并沒有多熱鬧,既沒有月餅,也沒有時興水果葡萄和石榴 ,但兒時的我們還得對中秋的到來翹首期盼的。...
    桃李幸閱讀 20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