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幸福

? 昨天,讀白巖松先生的《白說》,第一章便是關于幸福,一句通俗易懂的話很走心,幸福就像百分之百黃金,沒有絕對的抵達,但可以無限靠近。是啊,走進金店,99%,99.9%,99.99%,99.999%......琳瑯滿目,但沒有一家標著100%純黃金,即使是老字號,剩下的1%,0.1%,0.01%,0.001給了人們無限的動力,吸引著匠人們去提煉,去創造,去攻克,然而,完美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

? 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很多人樂此不疲,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但幸福的指數會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會隨著生活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在《白說》中,白巖松先生說,1997年他擁有了第一輛車,激動的豪情萬丈,吃完晚飯,荒郊野嶺連路燈都沒開,他開車帶著大家去兜風。那么小的富康,里面居然裝下七個人。除了白老師開車以外,副駕駛坐倆,后座擠了四個。白老師說,他這輩子都不會忘了那天晚上感受到的幸福,車上的每個人都是如此,幸福感“嚴重超載”。后來,日子越過越好,換過幾輛車 價錢也越來越貴,但是再也找不到當初那個夜晚的幸福了。

? ? 幸福需要三個層次,物質,情感和精神,物質是基礎,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記得剛剛畢業的時候,因為沒有及時分配,我們應屆畢業生就在鄉鎮的一些學校任教,工資一個月150塊錢,我愣是在三個月里攢下來400元,作為我報考自學大專的學費。當時能自食其力,不再依靠父母,覺得腰桿都是硬的。時間稍縱即逝,一晃畢業18年,工資也由最初的150元長到了兩千多每月,但自己卻變成了月光族,如果有什么大事兒,還要另謀出路,有時都會懷疑社會到底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社會無疑是進步了,但是幸福在哪里?人們的幸福指數卻只降不升,難怪會有人一直懷舊,在空調房間里懷舊那些年的芭蕉扇,吃著三塊錢的伊利雪糕懷舊那些2分錢的冰棍兒,玩著高檔的芭比娃娃懷舊媽媽用布縫的玩偶,看著大屏幕液晶電視懷舊著露天電影,那些年我們苦苦追尋的幸福,在悄無聲息中變了模樣。

?把握幸福,一定要hold住,要求淺嘗,要求慢品,珍惜當下的生活。不一定要求黃金的純度,但一定要有淘金人的熱血與持續的熱情。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