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單位,不忙的時候跟同事嘮幾句。
閑下來,刷刷微信,上上網,打打游戲。
回到家,洗衣做飯刷碗收拾,伺候小祖宗的吃喝拉撒。
……
這些,很多是大家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吧。
每天忙忙叨叨,睡前回想,卻又好像沒做些啥?都不知道時間哪里去了。
如果,你有過這樣困擾,那么,恭喜你,利器來啦!
曾經,世上有過這么一個牛人,叫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對自己的時間做了精確到分的統計。
2
跟《奇特的一生》的編者一樣,我第一次知道柳比歇夫,也是通過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一書。
當時就想,我滴個神啊,56年,天天記,不煩嗎?干嘛?
好奇心驅使,買了他的傳記《奇特的一生》。當然,照例是先在書架上躺了很長時間,才被寵幸……
結果,拿起根本放不下。這妥妥是一個幫自己尋找時間黑洞的那本傳說中的“武林秘籍”啊。
他創造的時間開銷日記,還原了時間使用的真相。
3
柳比歇夫的時間開銷日記的格式,很簡單:日期+事件+花費時間。比如“X年X月X日,閱讀《奇特的一生》,45分鐘”。
要點在于,“花費時間”上。就是真實的記錄做事情所耗費的時間,精確到分鐘。對事件的描述,木有各種情感的抒發吐槽,基本是記錄一件客觀的事情。
就是這個格式里面的花費時間,是找出吃掉時間的monster的有效武器。怎么有效呢?
話說今天,我學習英語的時候,有一關無論如何都過不去。嘴都說瓢了,最多也只給了個70多分。對于我這種面上的分數一定要過的去的人來說,必須反復讀,給它刷高。
問題是,就是刷不高腫么辦?歇一會兒唄。
于是,我拿起了手機,換換腦子,玩起了升級。等我意猶未盡放下手機的時候,一點事件結束,WTF,56分鐘沒有啦!!
沒有用這種方法記錄時間花費之前,我從來只覺得自己只是完了一小會兒。用了以后,結果,真相了。
4
你也許會想了,56年,太長了吧。能堅持下來不?
親,這么些年,你每天堅持吃飯喝水了沒?如果把一件事情變成自己的習慣,你會覺得是負擔嗎?
我們對于時間的煩惱在于,它不能逆轉,也不能儲存。每天,每個人,1440分鐘。不多,也不少。它不能不用,也不能多用。我們能夠做的,唯有,怎么好好利用。
來看看這個好好利用了時間的柳比歇夫開掛的一生吧。
先用數字說話:他生前發表了70來部學術著作;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他一共寫了500多印張,相當于12,500頁打字稿。
再來看看著作的范圍:探討地蚤的分類、科學史、農業、遺傳學、哲學、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回憶錄;N多書信。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么細的記錄,這么多的工作,沒有自己的生活了吧?生活該多無聊啊。
其實,這也是我等吃瓜群眾看書前的想法。真相呢,真相賣個關子,你可以自己到書里尋找答案。
5
這么開掛的人生,一多半的時間都得用來工作吧?
實際咧?嘿嘿!按照柳老夫子56年的統計,他最長的也只有一周平均每天工作7小時的記錄。
看到這里,是不是瞬間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希望,夢想在對我們招手啦?
前提是,需要先把你自己的時間黑洞找出來,再好好地加以利用。結合自己的情況實踐,總結一套符合自己的記錄方法。時間賬本可以是:
1. 隨身筆記本手記
2. Excel統計
3. 手機APP統計
我自己用的是iTimeLog。俺木有打算所有的APP都試一遍然后告訴你哪個好用,所以這里偷懶用戰隼老師整理的信息。
自動記錄推薦APP:
安卓:24PI
蘋果:Moments,Moves
手動記錄推薦APP:
安卓:Time Meter
蘋果:iTimelog
6
照例總結一下:
1. 知道時間的流向,只是為了更好的利用時間,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點。
2. 如果一開始習慣很難養成,沒關系,慢慢來。
3. 只要記錄一天,你的收獲會截然不同。
親愛的你,愿意和我一起養成記時間花銷的這個習慣。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嗎?
我是“牛牛的Annie”,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謝謝!
????????????????????
【參考信息】
參考書:《奇特的一生》
作者:格拉寧
譯者:侯煥閎,唐其慈
出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ISBN:9 787550 27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