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在簡書寫文章的第四十天。
這四十天里,我每一天都堅持,每一天都沒有懈怠。因為我很清楚地知道,一旦有一天中斷日更,那一切就得重來,“日更挑戰”就完全失敗。最重要的是,我好久建立起來的自信心,也許就會隨之轟然塌踏。
我現在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喜歡提著一口氣做。什么意思呢?說到底,就是一鼓作氣,一氣呵成。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看電視,對于我們來說,是最輕松的吧!窩在舒服的沙發上,嘴里吃著零食,喝著熱氣騰騰的咖啡,想想都覺得愜意。可是,當時很想看一部影視劇或者綜藝節目,一旦這個時間點錯過,以后再也沒有機會看過呢,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我有過,無數次。
去年《延禧攻略》大火的時候,聽到身邊的好多人都在討論,自己心里也癢癢,很想看,可是,當時有點忙,想著閑下來的時候再去看。但是,當我真正閑下來的時候,我又沒有了一定要去看的興致,眼前又被其它的影視劇所吸引了。
還有好多,像《妻子的浪漫旅行》《朗讀者》《奇葩說》之類的很火的節目,我當時都甚至覺得這些節目太好了,舍不得看,一旦看完,就沒有了。所以,一直珍藏著,很想找一個特殊的時間點再去看,但是,今天當我再次打開的時候,覺得里面的一些情節很沒意思,自己根本看不進去了。
其實,就像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需要一種“氣場”的,那種“氣場”在,你們之間的相處就會很融洽,相反,就會覺得很尷尬,連四周的空氣都凝固了起來。
古代史書《左傳》中有一篇是《曹劌論戰》,魯莊公問曹劌為什么能把齊軍趕出國境,大獲全勝。曹劌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意思是,戰斗,主要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勇氣最足,到第二次擊鼓時,勇氣有些衰落,到第三次擊鼓時,勇氣變枯竭了。敵軍勇氣枯竭,我們卻勇氣十足,斗志昂揚,所以打敗了他們。
用在我們平時的閱讀和寫作中同樣如此。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流傳至今的話:“書非借不能讀也。”借別人的書,我們就會很珍惜,所以會抓緊時間去讀,因為我們終有一天,要把書還給別人。
而如果是自己買的書呢?心里想法就不同了:反正是自己的書,等以后有時間再看吧,這幾天太忙了,沒空;等過段時間心情好點再看吧,這幾天先調整好心情;等我把手頭的這點工作做完再說吧,工作要緊、、、、、、久而久之,擱置在書架上的那些書,早已落滿了厚厚的灰塵,而我們,卻從來沒有看過,甚至,連細小的指紋都沒有留下。
有同感吧!我想,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
但是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剛買回來,趁著當時自己懷有的那份激情和新鮮感去讀呢?一個星期,足夠讀完一本書了吧!
讀完之后,我們的內心是充實的,暢快的,自由的,說不定你還想再買一本去讀,因為你意猶未盡,你還在延續著那種興奮的狀態。讀完第二本還想再讀第三本,這樣,我們讀書的那種“心流”一直存在著,熱情一直高漲著。漸漸地,一個好的讀書習慣就這樣養成了。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但是,生活中的好多事情,我們總是一拖再拖,克服不了內心的那份膽怯和恐懼,不敢去開始,因為怕一旦開始了,自己中途倦怠,或者放棄,前功盡棄。
說到底,這是我們的自信心不足,意志力不夠或者說,對自己所要做的事的決心不夠大,給自己借口。其實,好多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我們有一鼓作氣的那份勇氣和破釜沉舟的那份決心。
就拿我打算開始從事寫作這件事來說吧!
從在電腦上打下第一個字開始,我就告訴自己,既然決定了,無論如何,都要把這條路走到底。從心底,我也很清楚地知道,寫作這條路肯定會很難走,有太多的坎坷,泥濘,不解,失敗,挫折,打擊,這些我都提前給自己做了心理預設:無論經歷什么,我都不在意,都會一無返顧地走下去。
同時,我還告訴自己,要不就別開始,但是,一旦開始了,就要一直繼續,一路堅持。“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我覺得,“堅持”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人,因為無法繼續堅持,而使自己又一次回到了原點。
從剛開始,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寫兩千字,寫了一段時間后,我覺得,我應該挑戰一下自己,于是就慢慢地,變成了現在的日更三千字。
日更三千,聽起來不難,但是,當你一天天去完成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大的困難的。
我是堅持每天早上寫作的。像我的孩子還小,一歲多,睡的晚,起的早,生活還不規律。沒辦法,我只能是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早早起來寫。基本上,我都是晚上11點半睡覺,第二天早上四點半起,因為起得晚的話,孩子就醒了,根本就沒有時間再去寫了,那我一天的計劃就完全泡湯了。
堅持的這個過程真的很苦。有好幾次,坐在電腦前,手里敲著鍵盤,兩只眼皮老打架,不知不覺就坐著睡著了。甚至更可笑的是,有那么兩三次,不知怎么,迷迷糊糊中,一直按著刪除鍵,打著盹,等猛然驚醒的時候,才發現剛才寫了那么多的字都被刪除了,簡直是欲哭無淚。
盡管起這么早,寫作的過程,還是經常被孩子的哭鬧聲所打斷。這個時候,就得暫停寫作的思路,給孩子吃奶,哄她入睡,每一次,當把她安頓好,再一次回到電腦前時,才發現腦子里早已一片空白。又得重新再去思考寫什么。
每每這個時候,我就特別恨自己,曾經浪費了那么多寶貴的時間,為什么當初不知道珍惜?為什么要讓現在的自己活得這么筋疲力盡?
心里也會涌上太多的感慨,也才終于體會到那句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以前的你,選擇了安逸,就得用現在的辛苦來買單,把以前落下的一切都補回來。
時間再怎么流逝,它都不會替你自動彌補。我知道,現在如果再不去彌補的話,未來的生活肯定會越來越難,走得越來越艱辛。所以,我寧愿現在苦點,累點,去換取一個至少比現在更美好的未來。
人貴在反思。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沒有經過反思的人生不值得一過。”的確如此。經過反思,你會覺得,你的生活過得是有質量的,有意義的,甚至是有價值的。
以前的自己,很少動腦筋去思考,每天糊里糊涂地生活著,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從來不去想,現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以后應該怎么辦?為什么以前會犯那樣的錯識?
以前的我,總是過得很麻木 ,隨波逐流,行尸走肉,得過且過地活著,沒有大喜大悲,也無所謂成功和失敗,性格一點都不敏感,就是怎么樣都行,遇到什么就去應對什么,生活變得很被動。總是在別人的指引下,奉別人的每句話為金科玉律,唯獨沒有自己的主見,想想那個時候的我,我都覺得很可怕。
有時看看自己的兩個孩子,她們年齡那么小,都有自己的主見。特別是二女兒,她才一歲半,但是,我覺得她非常了不起,因為她很有自己的性格和主見,她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感受力特別強。
比如吃東西,我再怎么“威逼利誘”,她不喜歡吃的,肯定不會吃,兩只嘴巴緊閉,如果我再堅持的話,她就會嚎啕大哭,把我給遞到她嘴邊的食物打翻。我覺得,她的個性很堅決,很有自己的想法。
每次看到她們,我都會想起自己的小時候,聽話乖順,大人說啥就是啥,從來沒想到去反抗。從小就活在別人的世界里,卻唯獨忘記了自己。
自己每天是否開心?自己是否喜歡那個人?自己是否想要做那件事?自己是否有權力去維護尊嚴?
從來沒有在心底問過自己這些問題。
總是想著,不想讓別人難過,不想讓別人難堪,不想讓別人心里有陰影,所有都替別人考慮過了,唯獨忘記了自己,把自己的感受,內在心里完全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只為了犧牲自己,成全別人。
人活著,還是應該有點想法的。
沒有自己想法的人,終究會被別人所唾棄,所鄙夷,其實,也會為自己所不恥。
一旦意識到錯誤,就要去勇敢改變。
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去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一旦開始,就不要懈怠,就要堅持不懈,努力精進,直至取得最終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