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析之核心功能篇

想要了解一個人,從見面起你就會注意其言談舉止,尤其是吸引你或是使你感到不適的點,產品亦如此。不管是工業產品還是互聯網產品,在產品的初期階段都有許多需求與功能不斷的加入,不斷的被pass,確保最終留下來的功能能夠擔起產品的重任。那么在這個去留的過程中,我們如何針對某一個功能做出正確而合理的判斷?當然這個過程大多數公司是通過“吵架”來解決的,產品經理與設計師的“吵架”,產品經理與BOSS的辯論等等,結果就是不斷地提醒對方辯友:貌似我們的討論偏離今天的主題了~當然贏的一方顯然持有某一個功能的去留權。接下來我們就聊一下在這個過程中用一些什么樣的方法或是方法論來分析該功能的利弊進而說服對方,而不是為了說服而游說。

那么接下來的分析主要說給遇到以下幾種情況的看客:

?在各大群里閑泡時,總是聽到一些設計師怨氣沖天:“傻X產品經理,跟他說就是不聽,這么早上個功能一點用都沒有”、“這個入口放在這兒根本就不合適好嗎,開始怎么想的?”等等我也記不住了,感覺又委屈又心疼,跟個小可憐似的。

有很多boss想在產品的初期就要把應有盡有的功能全部塞到還未誕生的產品原型中,恨不得我一出生就要閃瞎別人的狗眼,結果可想而知。

在面試交互設計師或是產品經理崗位的時候,面試官總會問你一個這樣的問題:你分析下這個產品的這個功能(一般都是該產品的核心功能),和別的競品相比有什么優勢等,根據某個核心功能展開的一系列問題,這樣的問題如果能回答到面試官的心坎兒里,面試絕對nice。

一 、產品所處階段分析

一個產品健康的成長之路就是在其所屬的不同階段陸續增加不同的功能,反之,很容易在產品上線之后得不到預想的結果,也就是步子大了容易扯著Dan。針對產品的某個功能,首先應該分析產品所處的階段,是1.0階段、2.0階段、3.0階段。這里推薦一篇很贊的簡文:(不同階段的產品中:產品經理該怎么做? ? 作者:燈芯籠? 發布:2015.01.10 02:33)產品在不同階段該考慮的功能及用戶是不同的,所謂的1.0階段,就是產品從0-1的過程,此階段主要是確定并驗證用戶的需求,讓用戶快速了解產品,因此該階段應該展示一些產品核心主打的功能。就拿微信來說,從1.0 Bate(很多人都沒見過撒)到現在的版本,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核心功能是怎么一步步誕生的。

單張圖片來源騰訊微信官網?

1.0版------ 反正我沒見過(這里請不要吐槽界面),似乎只能聊天和找朋友,實時通訊APP的原形(極速輕快的樓層式對話,帶給您飛一般的聊天體驗。)

1.2版------ 加入了群聊的功能

2.0版------ 語音對講

2.5版 ------查找附近的人

3.0版------ 搖一搖

4.0版------ 朋友圈

5.0版 ------表情? 掃一掃? 游戲(全民打飛機)

6.0版 ------小視頻

6.1版 ------ 紅包

以上我只列出了主要功能所歸屬的版本,到目前為止,微信共迭代了36次,最新版為微信6.1.4 FOR IOS 2015-03-30發布。從上面的列表中可以看出,隨著微信的成長,核心功能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當然這與發展過程中用戶需求的變化,用戶數量的變化以及市場的變化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這里,作為設計師,我們主要分析的就是用戶需求,因不同階段的用戶變化產生需求的變化,例如下圖為用戶與產品不同階段的關系。

?產品不同階段的用戶與需求關系(自繪)

上圖的1.0-3.0階段并不是指產品的版本,而是產品在成長周期中所處的時期,可理解為產品的初期階段,成長階段以及成熟階段。A區域為產品的初期,此階段的產品盡量讓用戶快速了解產品,接下來快速迭代,可以說也是一個試錯的階段。這個階段的用戶屬于新手,因此這個區域的核心功能盡量不要太過復雜,高估用戶的認知從而降低體驗,以至用戶的流失。B區域對應的用戶為中間用戶,也就是活躍用戶,這個階段用戶數量相對穩定的增長,對應的產品階段也就是2.0階段,產品出于快速成長期,核心功能也在不斷的滲入到產品中,此時產品可以適當增加能夠引導用戶的功能,通俗地說就是可以讓用戶開胃,增加一些特色性的功能不斷的給用戶驚喜。C區基本屬于成熟區,需求的增減須謹慎,因為此階段產品已經積累了一些專家型用戶,需要不斷的優化產品的功能來滿足一些專家型用戶的需求,從而找出產品新的市場出發點。

二 、產品的市場所屬

產品的核心功能是由產品的定位決定,產品的定位是由產品的市場決定。那么要分析某一個核心功能的優缺點,須得從產品的市場著手分析。一般而言,大部分產品可以歸納為以下:

1、現有市場

2、細分市場

3、未來市場(全新市場)

所謂的現有市場就是目前常見的且可以盈利的模式或在現實經濟環境中已經被開發出來,已存在的市場。對于如今的互聯網時期,比如社交、音樂、搜索等。針對現有市場的產品,對競品的了解似乎已經成為當下產品開發的必走程序,競品在做什么,都做了那些,做到了什么程度,再結合自己產品的定位以及核心競爭力來斟酌某一個功能的去留及方向。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里要啰嗦的是,競品分析的產出物并不是抄襲,而是更多的挖掘與糾正自己產品在下一步的需求,競品不可以做的不代表自己產品不可以做,同理,競品做的好的地方我們也不能輕易跟風,每一個產品之所以能夠存活下去,都是因為有自己的核心競力,也就是產品的DNA。前幾天看到一句話大意是:想要超越對方,并不是創造另一個對方,而是創造另一個強大的自己。

何為細分市場,其實就是將現有市場細分化。從用戶群體分析,就是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是具有類似需求傾向的消費者構成的群體。比如社交這一個分類,微信在國內出現后,隨之出現的各類”神交友“軟件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這樣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比如時下的小鮮肉same、JUJU等針對二次元群體的社交APP,他們的核心功能就更為專一,強調產品整體的一致性,從而達到很強代入感。

?same產品界面(選自官網)

本來就已經細分化,在細分化的市場里做出屬于自己的產品個性要考慮的因素就需要抓住核心功能的根本屬性:

a、差異化,該功能具不具備個性化,能不能在區別于其他產品的同時提升用戶體驗

b、強需求,也就是所謂的剛需

c、技術支持,例如吸引自拍與攝影一族的拍照APP的一些獨特功能,需要硬件技術的超越,才能博得用戶的青睞。

未來市場就是全新的市場,處于未來市場的產品,沒有競品,雖然市場相對廣闊,但是隨之的風險也不言而喻。未來市場的產品,其核心功能的把控前期要依賴于市場的數據與調研,用研的作用在這個階段顯得尤為重要。在產品上線之后,快速的迭代可以讓產品逐漸步入正軌,更加準確的貼合用戶的需求。

三 、該功能所體現的價值

1、該功能是否提高了人群的使用效率

2、該功能是否可以讓用戶獲取更過的信息

3、該功能是否解決了人群在某種環境下的需求

在這樣一個大數據時代,信息的準確獲取對于用戶來說越來越重要。手機大屏化、信息可視化、數據精簡化都是為信息時代的設計做的準備,在用戶自己過濾垃圾信息之前,我們能不能為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信息。對于一個交互設計師而言,如何看待信息的重要性,如何讓信息更準確的傳達給用戶,那就是對核心功能的把握,從以上三個方面透徹的解剖某個功能,經得起考驗的就是可以留得下的核心功能。

四、交互設計師必備的五要素分析

?交互設計的五要素

為什么說是交互設計師必備的五要素,因為任何一個交互行為的發生否離不開這幾個因素。所以要分析一個功能,如果不知道如何下手,可以從這五個方面著手。例如淘寶的搜索行為發生,人就是發出指令的用戶,目的就是尋找要購買的物品,行為就是點擊輸入框輸入關鍵詞,媒介是手機,環境是任何你需要手機購物的場所。這樣一個交互行為從發生到結束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該功能在交互的哪一個環節存在問題,出現的問題是否可以通過相應的辦法解決,是否影響用戶的視覺認知或是操作認知等等,如果不存在邏輯上的錯誤,那么就可以認為該功能的存在是合理的,反之亦然。

分享給在交互或產品成長路上的小伙伴,也給在學習路上的自己一個小小的總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