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是從夏涼風雨那天開始的。
兩周前一個下午,我在工作室里讀黑格爾的《哲學演講錄》,正看到“精神活動的最高層次是思維”這一句,默念了幾遍。雨就忽然而然的開始了。剛開始的雨并不大,水滴敲瓦的聲音也不太熱烈,但是幾分鐘之后已經(jīng)是刷過滿眼清新的綠了。當時覺得雨映眼前綠,書照燈火景,頗有意味。之后的兩個星期證實我忽略了這場雨柔弱的開頭,沒有料及之后會演變成這樣慘烈的水患。
然而想回家的念頭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燃燒起來的。
故鄉(xiāng)也有雨,然而下的時候全然不是這個架勢。一排雨刷過去,只覺得鋪天蓋地都是水。新綠,也是方寸格局里的大氣。最令我迷戀的是味道。綠的味道是混在雨里風里的,是夾雜在空氣之中的,一吸就充盈了所有毛細血管。江里也有綠,簡直是映出了綠的根骨。杜工部有詩云,又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照我說,花雖落,有綠就仍然有魂魄。
忙忙碌碌又三周過盡。我有一個不好的習慣,每次過夏天的時候心里老是盼望大雪紛飛一場,過冬天的時候又老是想艷陽高照三天,我私心稱之為得隴望蜀。于是又在異鄉(xiāng)的夏季里得隴望蜀了冬季和秋季。
今早十點五十八分,終于還是回到了久違的故地。
我真正感覺回來的那一刻,不是火車在月臺剛剛靠站的那個瞬間。而是當我坐上公車,把頭昂在座椅上看外面的天時,我意識到我真的又回來了。因為我看到了流云。我知道是速度挈領了云的流動,但還是忍不住心動了一路。回來的時候是沒有雨的,擺脫了兩周不停歇的雨水,心里畢竟還是由略微的陰沉轉向了晴朗。綠色悠悠的靠在云的下方,像有了什么倚仗一樣,我也像是有了什么倚仗一樣。突然覺得半年的驚喜和失望,功勛與黯淡全部都在這一剎那磨滅殆盡。除了滿眼的云和綠,什么都沒有了。
綠影雖多,慶幸卻沒有擋住視野。我像是羈旅在外的石島,游蕩一場,見識了別的天地,又返回這塊最契合我的大陸。這次的歸途是暫時或永遠,我并不知道。但我知道,總有一天,我會在無盡的時光里,永遠歸來。
PS:去年舊文,今年在同一時節(jié)分享給你們。盛夏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