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板廠胡同

像北京這樣的城市,總會給人一絲難以名狀的歷史滄桑感。雖然它作為帝國的首都不過是近幾百年的事情,并非像長安洛陽那樣承載著中華文明最璀璨的時刻。但是,近代歷史的風起云涌,則將這座城市勾勒的更為鮮明、更為立體。我們游走在這座城市中,總是能看到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就在同一個地點,不同的時間,曾經發生的與現在經歷的,疊加在了一切。

這天下午,我無意間路過板廠胡同。胡同的入口掛著一塊銅制的牌子,寫著這條胡同的歷史沿革。雖然北京的大多數胡同早已面目全非,但歷史的痕跡還是清晰可見。在簡介中,我看到這里的某一座院落曾屬于蒙古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關于他,承載著近代中國第一次被敵軍攻入首都的歷史。

當英法聯軍的戰船開到天津的時候,曾格林沁的蒙古騎兵也已經蓄勢待發。面對歐洲人的槍炮,僧格林沁的耀武揚威顯得不可一世。他指揮著三千蒙古鐵騎,與聯軍展開了一場正面的交鋒。如果是幾百年前,僧格林沁的騎兵毫無疑問的可以消滅歐洲任何一座城市。但是現在,僧格林沁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落后的農業文明與現代軍事文明的沖突。自己率領的血肉之軀在歐洲槍林彈雨下,真的可以說是不堪一擊。硝煙散盡后,英法聯軍無一人傷亡,而蒙古鐵騎只剩下幾匹戰馬和幾個士兵。僧格林奇本人被屬下保護著撤出了戰場,他本人的坐騎也死在了亂軍之中。

雖然僧格林奇重新在通州組織起了軍隊,但英法聯軍還是勢如破竹的攻入了北京。咸豐皇帝要御駕親征,但大臣們也知道皇上不過是動動嘴皮子而已,木蘭秋闈才是這個帝國最后的遮羞布。

于是,英法聯軍誤打誤撞的到達了圓明園,并將這座從康熙皇帝開始經營的萬園之園劫掠一空并付之一炬。而中華帝國也開始正式進入了五千年來最為艱辛的歷史階段。

今天,板廠胡同里曾經奢華的王府早已不復存在,但僧格林沁曾經躊躇滿志而最后失意落然的腳步,仍然徘徊在這條胡同的疊加歷史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