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逛蒼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


羅幫義文

如果洱海是大理人的母親,那蒼山就是大理人的父親。來大理如果你要了解蒼山那就到蒼山時間地質博物館逛逛,這里你可以全面系統(tǒng)了解蒼山,也可以了解大理的文化。

今天就跟隨作者讓你在文章中了解蒼山。

? 大理蒼山地質公園博物館整體建筑面積3146.27平方米,分一號、二號兩個館。館內(nèi)除了展示廳,還設立了地質公園檔案室、兒童互動區(qū)及報告廳等。展示廳的展陳面積約1990平方米,包括序廳及4個單元展區(qū),分別向大家介紹公園的地質地貌、動植物、人文歷史以及公園的發(fā)展情況。

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位于亞洲中南部、中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nèi),行政區(qū)劃隸屬大理市、漾濞縣、洱源縣。面積933平方千米,是一個以冰川地貌、變質巖剖面、湖濱地貌為特色的地質公園,由3個景觀區(qū)組成。

? ? 為了更直觀的了解公園地區(qū)的地貌特征,你可以看立體沙盤模型,模型約70平方米。公園為明顯的山盆地貌組合,山為蒼山,屬橫斷山余脈,是一個斷塊山;盆為洱海湖盆,是一個斷陷盆地。公園這種盆嶺地貌完全是云貴高原地貌的一個縮影。公園最高點小岑峰海拔4122米,最低點石門關海拔1700米,在蒼山北部還有大花甸壩、小花甸壩和雞茨壩3個山間盆地。

? ?

走進地質地貌廳。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公園的十大特色,分別有世界屋脊的屋檐、大理冰期的命名地、變質巖的博物館、大理巖的命名地、構造變形的教科書、蒼山峽谷地貌、喀斯特地貌、人居和諧大理壩、斷陷湖泊洱海、巖島及湖濱濕地。

公園既然有這么多特色,那么這些特色是如何形成的了,說到這些特色的形成,就不得不先說公園的主體蒼山洱海是如何形成的,因為這些特色的形成與公園蒼山洱海的形成密不可分。大家看,這五個模型分別代表著公園在地質演化歷程中經(jīng)歷的陸塊結晶基底形成階段、原特提斯洋演化階段、中生代斷陷海(湖)盆及陸內(nèi)改造階段、隆起造山階段、現(xiàn)代地貌階段,蒼山洱海形成于第五個階段,右側墻面的短片介紹的就是公園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五個地質演化階段。?

走到弧幕投影處。左右兩側是公園的美景照片,如蒼山山脊(刃脊)、洗馬潭冰蝕湖、雞茨壩溶蝕洼地、龍溪峽谷、金梭島巖島、小岑峰角峰、云弄峰角峰等。里面弧幕中播放的正是公園自然地貌景觀。

走進三大巖類處。說到自然地貌,就不得不說下組成自然地貌的巖石,我們都知道地球由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

巖漿巖又稱火成巖,是由地球內(nèi)部的巖漿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處冷凝形成的巖石。公園北部就有這種巖石的分布。? ? ? ? ? ? ? 沉積巖,又稱水成巖,是風化產(chǎn)物在地表水體(主要是海洋和湖泊)中沉積形成的巖石。洱海東岸主要出露的就是這類巖石。變質巖是指原有巖石受到地球內(nèi)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形成的新型巖石。蒼山主體就是由這類巖石組成的。

? 我們了解的這三大類巖石,它們之間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最常見的就是變質巖、巖漿巖轉化為沉積巖,如蒼山上破碎的巖石(變質巖、巖漿巖)被搬運到大理壩或洱海中,這些搬運來的巖石在低洼處逐漸積累,早期的巖石被后期所覆蓋物,隨著漫長時間的演化,這些被覆蓋的巖石就逐漸轉化為我們現(xiàn)今看見的沉積巖。旁邊這3個模型就是公園具體巖石地層的展現(xiàn),地質上我們稱它們?yōu)榈貙悠拭???赐陰r石,我們下面繼續(xù)來看公園的具體地貌景觀:公園蒼山洱海間出露著斷塊山-斷層崖-山麓溝口洪積扇-湖濱沖積平原-斷陷湖盆地貌組合,像公園這種地貌類型完整、規(guī)模巨大的地貌組合在全球都較為少見。

? ? 蒼山又名點蒼山,是一座以變質巖為主的斷塊山,屬橫斷山系云嶺山脈東支的南端,山體走勢近南北方向。在蒼山東坡海拔3100米處,有如絕壁的斷層崖,與兩側V型谷共同構成了地質學上的斷層三角面。說到蒼山峽谷,就不得不提及蒼山的一大地質奇觀一-蒼山十九峰十八溪,在玉帶路上我們可見到清碧溪、龍溪、白鶴溪、中和溪、桃溪和梅溪6條溪流,在洗馬潭處我們見到的玉局峰就是十九峰之一。

? ? 蒼山峽谷包含了峽谷發(fā)育的各個階段,有峽谷發(fā)育初期的隘谷- 一線天、青年期的嶂谷-石門關、中年期的峽谷-清碧溪峽谷。峽谷一般在嶂谷階段最為壯觀,如石門關,兩壁陡直,河谷較窄,河床伴隨大量瀑潭景觀。

在蒼山峽谷中有這樣一條被人遺忘的峽谷,那就萬花溪峽谷,說到萬花溪可能大家不了解,如果說到花甸壩,大家就比較熟悉了,花甸壩就是萬花溪的源頭?;ǖ閴斡纱蠡ǖ閴巍⑿』ǖ閴魏碗u茨壩組成,呈北西向展布,屬于地質作用形成的拉分盆地。也是地質學上的溶蝕洼地。

我們知道峽谷溪水中會攜帶大量泥沙,那么這些泥沙最終都流向了什么地方?蒼山十八溪攜帶的泥沙在溝口處慢慢沉積下來,形成了洪積扇、洪積扇裙,其中周城村的洪積扇最為典型壯觀。

在往下看就是我們熟悉的大理壩,又稱為海西沖洪積平原,位于蒼山與洱海之間,是大理人民生活的樂土。與大理壩相鄰的就是我們的洱海,洱海是白族人民的“母親湖”,白族先民稱之為“金月亮”,同時它也是一個斷陷湖泊,湖面面積約252平方千米。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譽。

洱海中有我們熟悉的南詔風情島、小普陀等巖島,在洱海邊還有我們經(jīng)常途徑的海舌濕地、洱海月濕地、羅時江濕地。洱海唯一的天然出水口位于下關,即西洱河源頭。

走到巖石展區(qū)。 這個展區(qū)是我們收藏的巖石標本,有變質砂巖、板巖、千枚巖、片巖、片麻巖、變粒巖、混合巖、糜棱巖、大理巖、灰?guī)r、花崗斑巖。從巖石旁邊的標簽我們可以了解到巖石形成的時間。

? ? 公園最為有名的巖石一一大理巖,產(chǎn)于蒼山的大理石在當?shù)乇环Q為礎石,是由灰?guī)r變質而成,是中國大理巖的命名地。用大理石加工而成的工藝品,以其色彩絢麗和花紋美觀而馳名中外。

? ?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云游大理后對大理石更是贊譽有加,有“從此丹青一家皆為俗筆、而畫苑可廢矣!”的感嘆。

? ? 歷代大理地方官吏都把大理石作為貢品奉獻朝廷。大理石還被用于銘文碑刻、建筑及裝飾材料、石木家具、硯臺、筆架、鎮(zhèn)尺、筆筒等。

走進冰川地貌展區(qū)。公園最為有名的的地貌景觀一一大理冰期冰川地貌。

? ? 1930年,時任中山大學教授的德國地理學家W.克勒脫納(WilhelmCredner)率地理系學生到云南進行考察。在他的考察報告中提到:

? “此次登山,除研究葩葉繽紛五光十色之高山植物外,尚有一事,足資提及者,即在3850米處距絕頂200米之地,有一似冰蝕湖(Karlike)之小湖是也。視其形狀,殆為冰川作用造成,至少為末次冰期受冰川外環(huán)(periglacial)影響而成,其時天氣當甚寒冷,雪線(Snowline)低于現(xiàn)在蒼山之高峰,至少于其峰東面如此,因東面乃背季候風之面,雨量較少,風化力弱,地較平斜,可以永遠積雪,不似西崖之峻削陡絕,懸崖千尺也?!?/p>

文中所提及的冰蝕湖即現(xiàn)在的玉局峰北坡的洗馬潭??死彰摷{還將蒼山與北側的玉龍雪山對比,估計出洗馬潭形成時的雪線比現(xiàn)在低1500米。

1931年,威廉·克勒脫納在其“云南地理”(YunnanreisedesGeographischen)一文中,關于第四紀末次冰期寫道:

? “因為其在亞洲大陸最南端的發(fā)育是在靠近云南大理的點蒼山?!?/p>

1937年,時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教授的奧地利地理學家赫爾曼·馮·魏斯曼(HermannVonWissmann)首先提出了“大理冰期”的概念。他在論文“中國更新世冰期”(ThePleistoceneGlaciation inChina)中寫道:

“鑒于較年輕的一-次冰期與歐洲的玉木冰期之間的關系尚不能很好的確定,我建議稱之為‘大理冰期’?!?/p>

根據(jù)研究,我們把大理冰期劃分為早、晚兩次副冰期,一次副間冰期。

第一副冰期(早期冰期),距今4萬年。大理第二副冰期(晚期冰期),距今1.5萬年。

蒼山的冰川活動包含了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期晚期,晚冰期,新冰期4個階段。隨著氣候的轉暖,蒼山地區(qū)冰川在1200-1500年左右徹底融化消失。

蒼山現(xiàn)今保存的冰川地貌屬于山岳冰川地貌,最大冰川活動出現(xiàn)于末次冰期早期。蒼山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蒼山主山脊線兩側海拔3600米以上,有冰斗冰川24條(東坡15條,西坡9條),冰川遺跡總面積約26平方千米。主要冰川地貌類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蝕湖、冰蝕洼地、石海、石環(huán)、冰蝕谷等。

蒼山上典型的冰川地貌景觀:

冰斗:由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三面陡壁,一面開口”的半圓形洼地。

角峰:由冰斗后退和侵蝕作用所形成的金字塔形尖銳山峰。

刃脊:由冰川侵蝕作用所形成的又陡又薄的銳利山脊。

U形谷:冰川沿山谷流動,由刨蝕作用所形成的橫剖面為“U”形的山谷。

冰蝕湖: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沿地面運動時,冰川本身和挾帶的巖屑對地面產(chǎn)生挖蝕、侵蝕作用,形成洼地,冰融后積水成湖。

這是一個蒼山冰川地貌與國內(nèi)、國際主要冰川地貌對比表,表中列舉了全球多個冰川地貌區(qū)域,從這個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蒼山是“大理冰期”的命名地,是中國第四紀冰川活動末期的代表,其冰川地貌類型非常豐富,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科普價值和觀賞價值。

走進植物展區(qū)。公園位于滇中高原與橫斷山脈的結合部,屬于亞熱帶氣候,其氣候垂直分異明顯,孕育了豐富的植物物種,是我國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qū)之一。

1994年,大理蒼山洱海自然保護區(qū)經(jīng)國務院批準公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目前,公園記錄有植物2852種、動物1020種。

公園有10個植被型、18個植被亞型,大家最熟知的杜鵑花屬于寒溫性灌叢。

蒼山是中國山地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山脈之一。不同海拔高度分布著不同植物。蒼山植被垂直帶譜發(fā)育完整,是橫斷山脈地區(qū)植被類型的縮影。

蒼山地區(qū)有維管植物2659種,特有種116種。已定名的杜鵑近50余種,被譽為“杜鵑花的故鄉(xiāng)”。公園蒼山還是中國植物模式標本產(chǎn)地最多的地區(qū)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植物模式標本產(chǎn)地。 大理蒼山有模式標本植物396種(包括亞種、變種及變形)。

洱海水生植物有浮游植物151種,水生維管束植物42種,海菜花、苦草、蘆葦、水楊柳等比較常見。

公園有國家I級保護野生植物1種,國家II級保護野生植物7種,中國珍稀瀕危II級保護植物10種。云南省II級保護野生植物2種,云南省III級保護野生植物10種。

進入蒼山標本展廳。有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云豹和林麝,這里游客可互動拍照。

走到動物展區(qū)。公園森林茂密,自然環(huán)境復雜多樣,為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公園范圍內(nèi)共記錄脊椎動物426種,無脊椎動物481種,浮游動物73種,大型底棲動物40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4種,國家II級保護動物35種,云南省II級保護動物3種。

大理的輝煌歷史,在《中國通史》中有一千多字的壯美華章,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銘文有二十余段,千古流芳的字刻,昆明大關樓長聯(lián)中“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曩....”等等,無不展示大理歷史的悠久與厚重,體現(xiàn)蒼洱之間的人文氣息,大理被譽為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據(jù)科學考古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蒼山每一峰都有人類文明活動的遺址。1938 年吳金鼎等著《云南蒼洱境考古報告》中文化遺跡達38處,內(nèi)容涉及點蒼山麓的有:馬龍遺址、佛頂甲址和乙址、白云遺址、龍泉遺址等,均以蒼山峰名作為遺址命名,并定名為“蒼洱文化”。蒼山西坡的蒼山崖畫,生動再現(xiàn)了大理古人類的活動場景; 太和城遺址_上的《南詔德化碑》,羊苴咩城遺址上的《元世祖平云南碑》和蒼山中和峰下的蒼山神祠是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邊疆統(tǒng)治500多年后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見證;感通寺?lián)敽蜕械谋懞蜅钌謱戫崢沁z址,還有南詔的保和寺,蓮花峰下觀音伏羅剎的勝地,喜洲白族大本主神的“神都”,蒼山的人文景觀不勝枚舉。蒼山是大自然賜予大理人民的豐厚文化遺產(chǎn)。

2006年1月,建設部發(fā)布的首批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大理蒼山與南詔文化遺存榜上有名。大理歷來人文薈萃,特別是明以后,以大理人或寫大理的文人輩出。以他們的為人、為官、學識、操守活躍在蒼洱大地,并留下深深的歷史印記。徐霞客、楊升庵、擔當、李元陽、楊黼等...便是其杰出的代表,他們是大理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理古城,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唐宋500年間曾是云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 ? ?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唐南詔,歷時一千多年,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國家級5A級旅游景區(qū)。喜洲白族古建筑群位于喜洲鎮(zhèn),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筑多修建于清代和民國年間,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和“六合同春”等典型格局為主,是中國建筑史上的一大遺產(chǎn)。

雙廊古鎮(zhèn),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享有“蒼海風光第一鎮(zhèn)”的美譽。雙廊,是大理地區(qū)新石器和青銅器時代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

大理是南方陸上絲綢之路靈關道與五尺道的交匯點,在促進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經(jīng)濟貿(mào)易活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經(jīng)蒼山東麓的一段,又稱斜陽道,北起上關龍首城,南至下關江風寺,全長約60千米。

蒼洱毓秀,哺育了大理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孕育了古老輝煌的大理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白族民俗文化。中國最古老的東盟博覽會三月街;東方最古老的情人節(jié)白族“繞三靈”;東方愛情不老泉蝴蝶泉;白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葛根會; 便是大理白族多姿多彩的民俗代表。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