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

《救救孩子》算是一本網癮調查叢書,講的都是網癮少年的悲慘遭遇。

我是在考計算機前借的,那時看了一半,奈何計算機考級的時間已迫近,于是放下一半的書,努力準備計算機考級。考完計算機后,在課余看完了這本26萬字的《救救孩子》。看了一半時,我還在猶豫要不要把感受寫出來,現如今看完了,百感交集。我覺得,不論是否有用,我都要寫一寫。

網癮是指對計算機網絡過分依賴的心理障礙,表現為長時間上網不能自拔,對現實生活冷漠等。這只是比較官方的解釋,染上網癮的人豈止對現實生活冷漠?那簡直是除了網絡世界,漠視其他一切。

網癮,一個看似平常卻如洪水猛獸般的詞語,讓風華正茂的少年本該綻放的青春染了塵埃,孩子在網癮的陰影下該如何繼續前行?

大家也許覺得只有初中以上的孩子會去上網,也許認為只有男孩子才會去網吧那種環境惡劣的地方,也許認為只有成績不好的孩子去網吧,也許認為只有壞孩子才會去網吧……有太多的也許,這本書的內容,也許你會感到無比驚訝。有興趣的朋友有空去找來看看。這是一本以第一人稱敘寫的書,暫且不論它是否添加個人情感,我們主要看它的內容。

一、網癮少年的年齡段

染上網癮孩子的年齡大小不一,有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一個最小的網癮者只有七歲!

二、網癮少年的學習情況

染上網癮的孩子不只有成績不好的,有成績中等的,還有成績好的,甚至年年拿優秀學生、三好學生、拿過許多比賽大獎的孩子。

三、網癮少年的生活環境

染上網癮的孩子,有的生活富裕,有的生活困苦,有的生活一般。有的是養尊處優卻修養極好的知識分子后代,有的是窮苦農民的后代,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有的是父母離異飽受后媽虐待的孩子,有的是父母雙亡的孤兒,有的是溫柔美麗的亭亭少女。

四、感染網癮的領域

網絡游戲是主要領域,其次是黃色網站,還有QQ聊天。

五、感染網癮的原因(以幾個典型的情況為例)

1、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難,自己解決不了,而父母沒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只是一味的指責、怒罵。書里的東東就是這類的典型。

東東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父母都是博士,生活條件好,自己也很努力,刻苦上進。在學校里,總是能拿好名次的那種。可是由于父母對孩子期望過大,要求過高,讓孩子產生了壓力,從而釀成了悲劇。因為一次全國的數學競賽沒能拿第一名,父母便對他大發雷霆,還拿堂表兄姐和他比較。

學習是為了什么?父母?別人?面子?這讓孩子迷茫了,同時也讓一向溫順的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這里提一下,我個人認為,逆反心理的青春期期固然存在,但如果沒有誘因的引誘,一般是不會爆發的,這一點主要靠父母去理智的處理。)為了報復父母,東東走進了網絡世界不能自拔。

對于這點,我想到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天下最好的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

這個和“得不到的便是最好的”原理相似。許多孩子為了讓父母高興,或者為了不讓父母失望都努力努力再努力,結果情況都不見好轉,而這時父母扮演了一個最壞的角色:落井下石的人。

其實孩子在學習或者生活上失利,最痛苦的是孩子,可在孩子最痛苦的時候,所謂最愛孩子的父母卻是只有不平等的“你有什么事”這種審問式的理解,而沒能走進孩子的心里,去看看孩子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東西,孩子需要的其實不多,只要父母的理解,不要在自己痛苦時說一些讓自己痛上加痛的指責的話語,可是往往事與愿違。

孩子走上這條路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失誤,父母起碼有80%的責任。孩子不懂事,難道父母也不懂事嗎?事情發生了指責有用嗎?現在很多父母也許認為生孩子的目的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哪怕只有這個目的,能否請父母偶爾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對孩子期望高不是錯,錯的是期望過高,物極必反的道理都該懂得,而且對于學習這類事不是說努力就能夠的,還要有天賦。

有句話說得好:鐵杵固然能磨成針,而木杵卻只能磨成牙簽。材質不同,成才的方向就不同,不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決定孩子的人生,畢竟要完成人生大業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更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逼孩子做不能及的事,打鴨子上架從來不會有好結果。

我這樣說不是放養孩子,而是順著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然去發展,當孩子走到岔路口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那就夠了。

人活著是要學會如何去生存,而不是為了虛名斬掉孩子學習生存這一塊,而且不是只有讀書才有出路,讀書是為了明義正心,不是為了神馬。

2、父母雙亡,遭人嘲笑,被人欺負,無人傾訴痛苦。江帆是這類孩子的典型。

江帆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去世了,母親接受不了丈夫去世打擊,瘋了,走了,生死未卜。從此孩子成了孤兒,和奶奶相依為命。

開始孩子是特別聽話的,成績也好,可是因為沒有父母,被人欺負,被欺負了十多年不曾還手,在還手后把欺負他的人打進醫院,老師一味責怪。遭受沒有父母的冷眼,還要被欺負,不被人尊重。在多重壓力下,孩子走進虛擬的網絡世界。

在這件事上,社會有責任,可是社會是個什么東西?我們不知道。在這件事上,老師有責任,老師對他從來都是特殊對待,沒有把他當成和別的孩子一樣的正常孩子,在孩子犯錯之后沒能給予理解、安慰,更沒有指明方向,只是一味的指責,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傷害。

在這件事上我覺得如果老師能夠善意引導,可能結果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此,我不想說老師的做法有多么錯誤,我是看清了一件事,所謂的“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很多老師們理解錯了,有些老師只是希望學生把自己當“父親”,而沒有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

很多老師都說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其實在很多老師心中學生和自己的孩子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很多時候更不會像對自己孩子那樣,當然,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誰人沒有私心?哪怕圣人都有。

所以,我的意思不是說一定要老師對學生像自己的孩子那樣(能的話最好,那樣的話,孩子將會無比幸福),起碼能夠給予基本的理解和關愛,那樣的話,孩子不會那么容易走歪路。因為一旦孩子心中把老師看重了,他會覺得做老師不喜歡的事情是一種犯罪,理性上有所克制,如果沒有這一層,孩子便會無所忌憚,罔顧一切。

3、對網絡好奇,無防人之心

這個主要指女孩子。書中講了兩個女孩,一個是因和網友見面失去貞操,之后又被帥帥的色狼被騙去裸聊的女孩,一個是因和網友戀愛,初嘗禁果卻被當少女媽媽的女孩。這兩個女孩無疑都是容易上當受騙的小姑娘,不知道網絡世界的邪惡與混亂,被網友的博學或是容色所誘惑,從而被騙失身。

4、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同學的慫恿和誘惑

書中80%的孩子都是受同學的誘惑才走進網吧的。有句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話對大人的影響沒那么大,對本就沒多少抵抗能力的、在抵抗能力最弱的時候的孩子而言,影響要大上許多倍。主要是因為孩子自控能力不強,再加上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中招的幾率就更大了。

以上我只是簡略地列了一下原因,還有別的原因,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大家也都能明白。

這本書名叫《救救孩子》,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絕對不是批判誤入歧途的孩子,而是告訴大家在事情發生后應該怎樣挽救。

大家都知道,每包煙的煙盒上都印了一行字:吸煙有害健康。可是很多人還是不顧健康去吞云吐霧。吸煙的人有的是為了顯示地位,在我看來,不過是在燒錢;有些人是因為離不開煙,因為,他們已經上癮了。上網的孩子也一樣,因為他們上癮了,所以無法自拔。所以在此提醒一些父親,如果你自己戒不掉煙就不要一味指責孩子戒不掉網癮,在性質上都是一樣的問題。

戒任何癮,都需要時間,而且這時間還不短。

孩子染上網癮之后,心中即使有再深的負罪感也敵不過網癮的侵害,雖然一直在努力克制,但基本不會有多大成效。一個成年人都難以克制,何況孩子?一段時間不上網,腦子里就會想到網絡游戲的刺激,越想越難受,越難受就越沒心聽講。

一旦孩子失去心底那微弱的克制力量之后,再次進入網吧,那無疑是給孩子再次注入藥劑,再次陷入到癮中,而且每多一次,癮就更深一層,這就像人體內的病毒,雖然用藥物控制,但一段時間后就會對藥物產生免疫性。

解決的辦法,我認為只有分散注意力。

開始是痛苦的,開始一段時間后就會慢慢減緩痛苦。許多網戒中心就是利用這個辦法而“幫”很多孩子戒除網癮的,他們使用的方法是電擊、體罰。如果不想孩子受太多苦,還是父母幫著孩子轉移注意力為佳。

首先,父母要和孩子站在同一線上,不斷鼓勵孩子,并向孩子傳遞“爸爸媽媽和你一起,直到解除為止”。

其次,要用情感防線去抑制網癮的發作,用情感讓孩子眼中再次看到父母,增加心中戒除網癮的力量,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孩子將再次起航。

再次,父母不要指責孩子,一味的指責,只會讓孩子會失去心底僅剩不多的負疚感,從而不再估計父母的感受,越陷越深。

最后,要有耐心。不要指望一天兩天就能戒除網癮,要長時間堅持。而且要不斷給孩子力量,不要說泄氣的話。

在書中,有因網癮離家出走的、有因見陌生網友被強暴的、有斷指明志的、有因看黃色網站性侵幼童的、有被網友騙被逼裸聊的、有因戒不掉網癮喝農藥自殺的、有因網絡游戲而打死游戲玩伴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孩子是朱子旭。

這是全書唯一一個不在世的孩子。

他是一個特別聰明、聽話、懂事的孩子,無奈染上網癮后,由于其父母處理的方法不是很恰當,讓本來負疚感的孩子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在他從十二樓縱身一跳前,寫了兩份遺書,一封內容寫道:

我有許多親人,有爸爸、媽媽,還有姥姥、舅舅。他們雖然罵過我、打過我,可是我知道他們對我是最好的,他們是最愛我的,也是對我寄希望最大的。可有什么用啊,我原來的成績那么好,自從迷上網絡游戲后,學習成績就一落千丈,竟然排在了倒數。我知道玩網絡游戲不好,可我經不起游戲的誘惑,一次次讓他們失望。我知道,我是沒救了。明天,爸媽就要帶我去看什么治療網癮的專家,我想肯定是沒用的。算了,別讓爸媽計費心又費錢了,還是早點離開這個世界吧。其實,在一次次傷爸媽心,而我又不能自拔的時候,我就有這個想法了。我相信會有轉世,會有天堂,來世如果我還是人,我一定會是最好的孩子。

還有一封遺書的結尾是這樣寫的:我將從高樓上跳下,向《魔獸爭霸》中的英雄一樣飛。

真的很難想象一個14歲連毛毛蟲都怕的孩子,哪來那么大勇氣站在20層的高樓往下跳?也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網癮造成了種種的悲劇,甚至有網戒中心“戒”死孩子事件,這些將在未來的生活中變得平常,正因為此,才顯得網癮的可怕。希望家長們提高警惕,老師們多關注孩子,讓悲劇不再發生。

頂著試講的壓力,碼了4個小時的字,終于打完了。衷心希望類似以上的悲劇不再出現,讓我們同心協力,還孩子一個清澈明凈的世界。

2014/09/25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