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做我告訴你的事》讀書筆記
最近我的一個朋友給我分享公司的員工老是來來走走,流失率很大。公司的收入和人員開支不協調,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所有的員工都只做自己崗位上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和他不相干,要么裝作看不見,要么不愿意做。讓他很苦惱。
剛剛好,我想起身邊有這本書,于是再拿出來看一遍。這本書簡單易看,重點部分都有標黑。這是一教你如何讓自己或員工發(fā)揮自身主動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書。當然,這本書也適合即將踏入職場,或者正在基層工作的員工閱讀
要知道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一個企業(yè)員工或者是自己最基本的事情,真正的做到主動性,我想少之又少。但對于企業(yè)經營者,這一定對員工的終極期望。
我永遠記得我的第一份工作,我也很樂于和大家分享我的經歷。機會,對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我初入職時,只有月薪3000.作為咖啡公司的儲備干部,又沒有任何人敢教我做事情,生怕我日后定崗做了他們的上司如何是好。
和我同崗的其他儲干,得過且過,在做一些沒有意義的繁瑣的事情,卻抱怨沒有機會去展示自己的才華。我卻在一個月時間內清楚了從迎賓-領位-點單-傳菜-前廳服務-廚房-收銀-水吧-保潔等所有崗位的流程,規(guī)則,記住了所有的菜單,座位,熟客名稱。找到了上述崗位中遇到的問題、漏洞、不規(guī)范的地方,并給予了至少兩個以上的解決方案。一個月以后,其他人還是儲干,而我已經做了這家店的店長。我當時的想法是,安逸的崗位遲早會讓我“坐以待斃”。不知道做什么,這是一個對自己無能的借口。所以,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思考、準備、行動和堅持到底。
我們在經營企業(yè)中,在職場,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阻礙。一個善于思考的人,總會比較從容。因為,思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他可以為我們指引方向,理清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中庸寫到"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凡事有準備成能做成功,沒有做好準備則會失敗。 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做事先有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挫折;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fā)生錯誤后悔的事。可見準備這一個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
機會來臨時,我們還要馬上行動。就好像我們學習TA,其中的一個關鍵詞就是: action 既行動。行動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只是一味的思考沒有行動,那永遠等于0。僅思考是遠遠不夠的,靈感往往來源于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求知,在實踐中求機遇,求發(fā)展。一邊行動,一邊修正,才會有正確的結果,因此是action 成功的第一要素。
愛迪生在堅持了幾千次的失敗后,才最終完成了電燈的發(fā)明,史泰龍在遭到1850次拒絕后才成了電影的主角。荀子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所以堅持不懈才能造就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