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案例
5歲的澤愷一回到家就問:“我昨天做手工的橡皮泥呢?”“打掃衛生時被我扔掉了。”媽媽回答。“你為什么要把我的橡皮泥扔掉?你賠!”澤愷很生氣地說。“昨天你不是說這個橡皮泥因為放得太久都干了嗎?而且媽媽已經給你買了新的橡皮泥,舊的已經沒用了,放在家里還占地方,所以我就扔掉了。”媽媽說。“我不管,反正你要賠!你賠!你賠!你賠我橡皮泥!”澤愷一副絲毫不肯妥協的模樣。“我不是給你買了新的嗎?就算是媽媽賠你的好了……”“我不要,我要你再買一個賠我!”看媽媽不答應,澤愷一屁股坐到地上,放聲大哭起來。媽媽本想拉他起來,可被他用力甩開了。媽媽想了想,走出了房間。過了一會兒,媽媽過來問他:“澤愷,你想玩游戲嗎?“不想!”澤愷一邊哭一邊回答。媽媽轉身走了出去。過了一會兒,媽媽又過來問他:“你是想繼續一個人坐在這里哭,還是想跟媽媽一起玩游戲?”“什么游戲?”澤愷抽抽搭搭地問。“木頭人,不許動。”這是澤愷最喜歡玩的游戲,他想了一下站了起來。媽媽把他領出房間,開始玩起游戲。很快,笑容又回到了澤愷的臉上。玩累了,媽媽拿出冰激凌給澤愷吃,然后說:“媽媽沒有和你商量就把橡皮泥扔了,是媽媽不對,下次媽媽不會這么做了。不過你沖媽媽亂發脾氣也不對,是不是?”澤愷點點頭。“發脾氣和哭都不開心,還是玩游戲開心。下次我們不發脾氣,也不哭了,好嗎?”媽媽接著說。聽了媽媽的話,澤愷想了想,說:“對!下次不發脾氣了,媽媽不開心,我也不開心。我們一起玩游戲最開心了!”
和0~3歲的孩子不同,3歲之后的孩子雖然情緒依舊多變,但是已經能夠聽懂并逐步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因此,這一階段是培養孩子正面情緒的關鍵期。
每一個孩子都有著豐富的情緒體驗,但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可能會出現偏差。假如長時間缺乏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會越積越多,再加上他們不知如何排解負面情緒,情況很可能會越來越糟糕。而6歲前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期,作為家長,一定要抓住這一關鍵期,盡可能排解孩子的負面情緒,培養孩子的正面情緒。不要指望6歲之前的孩子能理性地對待情緒問題,即便他們已經能聽懂并接受某些道理,這依然是一個漫長且反復的過程。因此要想讓孩子擁有正面情緒,家長的培養十分重要。家長不但要以身作則,還要掌握科學的教養方法。
1.? 想要孩子情緒積極,家長首先要管好自己
在孩子犯錯之后家長切忌大發脾氣,因為在培養孩子正面情緒這一點上,家長檢視自身的情緒模式比矯正孩子的情緒模式更有效,所謂“言傳身教”就是這個道理。家長的不良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培養,作為父母,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 做孩子情緒的疏導員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要及時進行干預,協助孩子辨識情緒并引導他進行情緒調節,這是很有效的親子溝通方式。當父母耐心傾聽并發問時,孩子會有“無論我怎么樣,父母都關心我”的安心感,這對未來培養孩子穩定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3.? 幫助孩子學習控制負面情緒的技巧
研究表明,做運動可以有效減壓,因此父母可經常帶孩子去戶外做運動,讓他在運動中學習靜心和放松的技巧。另外,要鼓勵孩子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這些都能幫助孩子舒緩壓力、控制情緒。
4.?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自信的孩子擁有良好的抗壓能力及消解負面情緒的能力,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也會更得心應手。父母在平時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表揚和肯定,讓他對自己有信心,也能有效提高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